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据美国海军协会网站11月1日报道,调查人员已经确定,美国海军“海狼”级攻击核潜艇“康涅狄格”号在南海地区潜航时,撞上一座未知海山,导致核潜艇在水下搁浅。10月2日,“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在南海发生碰撞事故后,美军时隔5天才发表一份语焉不详的简短声明,迟迟不愿公布事故详情,始终对事故原因闭口不提,引起外界广泛猜测与担忧。11月4日,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解除“康涅狄格”号核潜艇上3位担任领导工作的海军人员职务,但美军仍未解释“康涅狄格”号核潜艇是如何撞上海山的,也未透露该潜艇的损坏程度。
美军对“康涅狄格”号核潜艇碰撞事件的遮遮掩掩,引人浮想联翩。美军核潜艇碰撞事件为何发生?美军在南海隐藏着多少军事部署?美国在南海的图谋能否得逞?本版邀请三位南海问题专家共同解局。
美军核潜艇碰撞事件究竟为何发生?
距离美国海军“海狼”级攻击核潜艇“康涅狄格”号在南海发生碰撞,已过去1月有余。梳理核潜艇碰撞事件始末,始终疑云密布。《美国海军新闻》报道称,撞击事件导致一些海军士兵中度或轻度受伤,船体部分损坏,但核潜艇的核动力没有被破坏。美国第七舰队对外发表“康涅狄格”号核潜艇事故调查声明称,该潜艇在南海水域相撞的物体是“未知的海底山”。除此之外,美军再没有公布事件更多详细信息。
张洁:对于“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在南海的碰撞事件,美军官方公布的信息十分有限,难免引发多方猜疑。从已公开的信息来看,“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发生碰撞后,前往关岛等待维修。相比此前美国海军“菲兹杰拉德”号导弹驱逐舰在南海发生撞击“舰毁人亡”的情况,这次事故造成的损伤尚在可控范围。此外,从美国海军对核潜艇指挥人员的处置可以推断,这次碰撞事故可能是由于南海海底复杂环境和指挥人员的判断失误。
除了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这次事故中值得关注和追问的问题是:美国核潜艇为什么来到南海?近年来,美国极大加强南海海域情报活动,利用包括海洋测量船、P8A反潜巡逻机、潜航器、感应器等多种方式,海空一体化加大对南海侦察、监测。美国“2021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中涉及的“太平洋威慑倡议”提出,加强美国在南海海域的对华威慑能力。有数据显示,近年来,美国在南海的抵近侦察频率和总次数都非常惊人。这些迹象都表明,美国正在全方位加强在南海的军事力量。由此推断,美军核潜艇来到南海的主要目的之一,可能是监测中国军事力量的海上活动情况。
胡志勇:“康涅狄格”号核潜艇是美国技术最先进、造价最昂贵的3艘“海狼”级核潜艇之一,却在南海“撞上海山”,一个合理推测是,“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可能是为了躲避监测,关闭了潜艇的部分功能,导致无法准确识别周边环境而发生碰撞。值得关注的是,美国此次行动并未通报给中国、越南、菲律宾等南海周边国家,是一次偷偷摸摸的行动,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造成严重事故。美军不愿透露更多事故细节,主要是因为核潜艇属于核心军事机密,为防止其他国家借此窥探核潜艇的具体功能和参数,美国不愿意也不可能向其他国家公开具体受损情况。
刘锋:“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在南海“撞山”,不排除是“康涅狄格”号在南海进行某些极限操作的可能。多年来,美军不断在南海开展抵近侦察、监测等活动。按照常理,核潜艇在海底行动时理应对周边环境有一定了解,与“危险地带”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因此,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康涅狄格”号在进行某些更加细致的海底探测,或是尝试更加激进的极限操作,从而导致事故。国际社会完全有理由担忧,9000多吨排水量的核潜艇一旦在水下发生核泄漏,对南海海域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值得警惕的是,此次“康涅狄格”号核潜艇碰撞事件,只是美军近年来不断涉足南海的冰山一角。长期以来,美军打着“航行和飞越自由”的旗号,频繁派遣航母、战略轰炸机、核潜艇等先进武器平台在南海活动,严重威胁地区国家安全,加剧地区紧张局势,这是此次事件的根源所在、危害所在。
美军在南海到底藏着多少军事部署?
根据长期跟踪南海问题的智库“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统计,2021年上半年,以海洋监视船为代表的美军海上侦察力量的活动强度持续走高,美军拥有的5艘海洋监视船均前往南海开展作业。在这半年的181天中,至少有161天有一艘以上海洋监视船在南海部署,出动率达89%,几乎没有空窗期。11月10日,美国防部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发布一张俯拍航母照片,并嚣张配文:“美国海军‘卡尔·文森’号航母经过南海。你能数出(甲板上)有多少架飞机吗?”
刘锋:自2009年3月“无瑕”号事件发生以来,十余年间,美国变本加厉持续扩大在南海军事活动,一方面不断派遣海军监测船舶以及所谓的海洋科考船,加大对南海的海洋环境监测,广泛搜集南海水文、气象、海流等多方面资料,以弥补美国在南海海况第一手数据资料方面的“短板”,为美军大型舰艇频繁出入南海“保驾护航”;另一方面紧盯中国在南海的军事活动,特别是海南和广东等地的军事基地建设,意欲针对中国海洋强军和海洋强国建设进行前出预置和战略压制。
美国在南海军事部署的调整转变,经历了“三部曲”。
其一,借助在南海地区的军事盟友、战略伙伴,加强在南海周边的前沿军事部署。东翼,强化与菲律宾军事合作,企图重新常态化驻扎菲律宾克拉克空军基地及苏比克湾海军基地;西侧,拉拢越南在南海共同制华,觊觎越南金兰湾,妄图租借其作为美军新的军事基地;南向,在新加坡加大部署濒海战斗舰等军事力量,辐射至马六甲海峡一线,借此形成对中国在南海地区的合围之势。但目前来看,南海周边国家对美国并非言听计从,美国依靠盟友和伙伴的策略近年来并没能顺利施展。
其二,美军从幕后走向台前,很多时候可谓“赤膊上阵”。今年以来,美国公然放弃在南海主权争议上不持立场的承诺,直接介入南海地区领土和海洋争端,美军舰艇频频在南海开展军事活动“秀肌肉”,不断激化南海紧张局势。
其三,拉拢日本、澳大利亚、英国等域外国家,借盟友声势“组团”来南海搅局,改变过去美国“唱独角戏”的格局,联合域外盟友向中国施压。
张洁:自特朗普政府提出“印太战略”至今,美国加强南海战略部署的行动日渐明显,并呈现军事化、法理化、舆情化、国际化倾向:一方面,美国通过抵近侦察、海空域巡航等方式加强在南海的军力部署,加强南海军事化;另一方面,美国自2016年至今,每年发布所谓涉南海声明,要求中国遵守南海仲裁案“裁决”,加大法理化攻势;此外,美国在南海议题上利用国际媒体,抹黑中国,将中国塑造成霸凌南海周边国家的形象,形成舆论攻势;同时,拜登政府试图利用伪多边主义,激活、强化和成立诸如“美日印澳四边对话”“美英澳安全伙伴关系”机制,利用盟友与伙伴国家搞“小圈子”,在南海问题上试图遏制中国。需要强调的是,美国插手南海问题的真正目的是,通过维护所谓的“航行与飞越自由”,为美国加强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寻找理由,与中国争夺地区安全秩序的主导权。
2020年以来,南海局势从“趋稳向好”转为“复杂动荡”,主要体现在:其一,美国加大了对南海的多手段介入,特别是2020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发表讲话,事实上改变了美国长期在南海领土领海争端上的“中立立场”;其二,在美国的“撑腰”和支持下,南海周边国家通过岛礁建设、油气资源开发等途径,不断固化其非法主张与非法占有;其三,美国加大力度介入“南海行为准则”,鼓励相关国家将仲裁案“裁决”纳入其中,要求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谈判中顾及所谓域外国家的军事与经济利益。
美国搅乱南海的图谋能否得逞?
据美国太平洋舰队网站报道,海上合作行动和美国航母在南海的行动,是美国海军在“印太地区”展示存在感的部分例行活动。美军第一航母战斗群的指挥官丹·马丁少将宣称:“‘印太地区’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区,通过继续与我们的盟友和伙伴在国际水域和空域开展例行行动,我们证明自己坚定不移地致力于维护海上和空中国际法,并确保所有国家也都能在毫无畏惧和异议的情况下这样做。”
张洁:尽管美国不断搅动南海局势,但目前来看,南海周边国家与中国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有诸多现实因素支撑。其一,共同抗击疫情、推动经济复苏是东南亚国家的现实诉求,南海周边国家与中国在抗疫、经贸等方面相互需要,不愿意将南海问题作为影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主要议题。其二,处理南海问题,中国坚持“双轨思路”,一方面中国与东盟国家推动“南海行为准则”协商进程,共同维持地区平衡稳定,对东盟个别国家过激主张起到调和约束作用;另一方面,中国与南海相关国家通过双边对话,处理领土领海纠纷,从而“双轨并进”,在整体上维护南海局势稳定。其三,东盟最大的诉求是维护自身的中心地位与统一性,不愿在大国博弈中“选边站”,这也使相关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保持了相对克制。
但必须看到,“康涅狄格”号核潜艇碰撞事件提醒我们,南海地区爆发意外摩擦的可能性正在快速增大。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海上军事力量频频介入南海、台海海域,挑衅意味浓重,给南海局势制造了更多不确定性。此次“康涅狄格”号的“意外”,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美军舰艇近期频频活动,“疲于奔命”的“必然”。如若这样的意外事故越来越多,可能带来核泄漏、生态污染等恶劣后果,将对地区稳定造成巨大威胁。美国过度介入南海问题,既不利于地区和平合作的主旋律,也偏离了南海周边国家共同寻求经济复苏的核心诉求。
刘锋:南海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是复杂而矛盾的。一方面,南海争议近年来的发展演变态势,让有关当事国清醒认识到,在美国教唆下一味向中国示强,并不能真正解决南海争议问题,要谋求本国在南海的利益,就必须与中国相向而行,开展建设性磋商与对话。另一方面,美国不断加强在南海的军事行动,一味激化地区紧张局势,与周边国家谋发展、求合作的现实需求不完全合拍。如今,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是周边国家最核心的普遍关切,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商管控南海分歧,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符合相关国家的共同利益。美国作为域外国家,不断在南海制造事端,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南海周边国家很多有识之士都看在眼里。
胡志勇:美国在南海的战略布局有诸多目的:让南海变成“不平静”的南海,破坏地区稳定局势,从中渔利;借南海问题,在政治外交、军事安全甚至经贸领域离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对冲和抵消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在东南亚的影响力。美国希望将东南亚地区打造成推进“印太战略”的重要着力点,借助南海问题这一重要抓手,煽动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发生矛盾摩擦,削弱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提升本国在印太地区的政治、安全、经济影响力。值得警惕的是,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将南海问题作为遏制中国的重要手段,随着美国拉拢更多盟友“入局”,西方国家可能将南海问题作为在外交、经贸等方面与中国“讨价还价”的筹码,甚至成为挑动南海问题的“幕后操手”。因此,中国必须正视南海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