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某特战旅营长刘近:“战狼”突击
首页> 军事频道> 中国军情 > 正文

某特战旅营长刘近:“战狼”突击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1-08-11 10:2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战狼”突击

——记陆军第七十六集团军某特战旅营长刘近

  在第76集团军某特战旅,营长刘近的身形最好辨认:1.81米的瘦高个儿,皮肤最黑,嗓门最大,左眼的眉骨处有一条隐约可见的伤疤。

  在该旅,表现突出的特种兵会被授予“天狼勇士”称号,刘近则被称为“狼头”。入伍17年,他先后完成国际比赛、全军和陆军各类比武竞赛、中外联演联训等10余项重大任务,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被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军军事训练先进个人”。

  见证诸多荣誉诞生的,是训练时留下的大大小小20余处伤疤。特战八连小队长李鹏飞在介绍他时评价,“如果你想知道特种兵是什么样,可以看一看刘近”。

  遍布全身的伤疤中,最危险的一条在眉骨,那是2005年刘近入伍第二年时留下的。当时连队研究滑降课目,上等兵刘近主动请缨第一个尝试应急下滑动作。他将绳索绑在背后,直接从一处陡崖跃出,呈“大”字形向下扑去。下降过半时,一根横生的骆驼刺突然挂住了绳索,刘近动作失控,紧急关头将手反插进环扣死死拽住,才避免直接摔到地上,头却狠狠撞向了旁边的一块山石。

  “再晚0.1秒,我可能就没命了。但这才叫‘应急’,练的就是危急关头怎么办。”如今刘近笑着摸了摸疤痕,自豪地说,“既不后悔,也不后怕”。

  “拼命”是刘近一贯的训练“画风”。在新兵营时,刘近就把午休和熄灯后的1小时拿来加练。3个月后训练结束,刘近在射击考核中打出了50环的满分成绩,荣立人生中第一个三等功。

  “训练场上拼命,战场上才能不辱使命。”这是刘近说了10多年的口头禅。在他心中,“特种兵为战场而生”,一切都是为了走上战场的那一天。

  2012年,刘近参加约旦国际联演联训任务。任务期间,他每天“缠着”约方指挥官询问实战经验,白天交流的收获,晚上整理在本子上,研究创新“中国式打法”。约旦官兵凌晨3点接到任务紧急出动,刘近也从床上爬起来跟去围观。回国后,他将经验总结整理成报告,又据此改进了多项实战化任务操作流程,大大提高了连队训练效率。

  最贴近实战的一次竞赛在2017年,刘近率队参加巴基斯坦国际“团队精神”比武竞赛,这也是中国陆军首次参加该项比武。他带领7名队员,与来自另外6个国家的14支精英分队同场较量,比赛的场地是一片原始森林,“一切都是未知的,走进赛场就像走进战场”。

  很快,重重考验让刘近充分感受到战场的味道。第一天晚上,小队行至一处断崖边,任务点在对岸。幽黑的峡谷深不见底,地图上对谷底的情况标注是一片空白,如果绕道而行,要多走至少20公里山路,很难在规定时间内抵达终点。

  李鹏飞就在那天的队伍中,他记得当时已接近深夜12点,小队成员都已精疲力竭。潮湿闷热的丛林和随时可能有野兽出没的恶劣环境,让不少人萌生退意。刘近发现后,将大家召集在一起。

  出发前,主办方曾交给每支队伍一个警报器,上面有电子定位系统,如果遇到危险可以随时拉响呼救,同时意味着退出比赛。站在断崖边,刘近掏出警报器,当着队员们的面一把拽断了电线。

  “我们是中国军人,不知道什么叫放弃。要么死,要么跟我走出去!”刘近说完,率先爬下了悬崖。队员们的斗志瞬间被点燃了。李鹏飞至今记得那一天的画面,刘近在队伍最前方,拿着砍刀劈开一路荆棘,在漆黑的夜色中一步步向前挪动,整个小队跟在后面。每个人身上都被树枝划出一道道血痕,但没有一个人再说后退。

  三天两夜的比赛后,中国队第一个抵达终点,夺得冠军。当颁奖时中国国歌响起,队员们都激动得哭了。李鹏飞后来回忆说:“如果真的身处战场,刘近就是那个能喊出‘看我的,跟我上’的人。”

  诸多比武竞赛经验也被刘近带回了训练场。从巴基斯坦回国后,他和参赛队员花了半个月时间整理总结,形成了万余字的总结报告,后来修订成训练教材,在全旅推广。

  更多的参赛经验则直接体现在“魔鬼般的训练中”。刘近绰号“魔鬼教头”,训练以“心狠手辣、冷酷无情”著称,他在全旅开展“魔鬼周”集训,将每次比武竞赛遇到的特情搬回训练场,设置的课目难度不断升级:10公里泥潭负重行军、穿越催泪瓦斯、野外生存吃蝎子蜥蜴、在冰水里进行抗寒冷训练……

  2018年,该旅组织特战尖兵“天狼集训”,刘近担任总教官。女子特战集训队中士代理排长米倩参加了此次集训,后来她开玩笑说,那是段“地狱般的日子”。

  10公里长的泥潭里混杂着垃圾粪便,投掷在岸边的催泪瓦斯让集训队员泪流满面。米倩忘不了总教头刘近在队伍旁的嘶吼:“如果这是战场,你们是要干净要面子,还是要爬过去完成任务?”

  “当时不理解,一次次被逼到崩溃边缘,真是恨透了他。”米倩笑着回忆说。但训练结束后,她和战友们拥抱了刘近,“经历过一次,就会知道实战化的重要性。他帮我们在极限挑战中完成蜕变,告诉我们真正上了战场要怎么做。”

  尽管“魔鬼教头”的称号让人“胆寒”,但每次集训报名时,官兵们还是异常踊跃。“大家都知道,跟着刘教头练一练,不只是成为‘天狼’,而是可以成为‘战狼’。”米倩说。

  刘近对这些称呼并不介意。在他看来,重要的不是锻造一个人成为“特战尖刀”,而是带出一支“人人是尖刀”的特种兵队伍。

  “我要培养的是一群能打仗的特战尖兵。只要能打赢,叫我什么都行!”这位“魔鬼教头”坚定地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凯旋

  • 多彩活动迎国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27日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标志着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
2023-09-28 10:10
气候变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最为紧迫和复杂的全球性危机和挑战之一。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下,世界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
2023-09-28 10:55
从探索星辰大海,到聚焦国家需要,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成长为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怀揣科技报国理想,太原理工大学学生王煜尘成为中国极地科考史上在站时间最长的大学生。
2023-09-28 10:50
在淳安界首体育中心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现场,中国队选手鲍珊菊、苑丽颖和郭裕芳意气风发,头戴“哪吒”头盔,脚踩“风火轮”,在“碗”状的环形赛道上飞速旋转,以打破亚运会纪录的成绩夺得冠军。
2023-09-28 10:49
27日,在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伊春西站施工现场,重达556吨的站房屋面球形网架结构顺利顶升到位,标志着由中铁建设集团承建的我国最北高铁站——伊春西站正式封顶。至此,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全线站房施工将全面转入站房屋面和装饰装修阶段。
2023-09-28 10:48
46秒376!9月26日,杭州亚运会淳安赛区迎来了新的纪录!
2023-09-28 10:15
农业农村部26日召开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观摩暨秋冬种工作部署会。
2023-09-28 10:12
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通过工艺测试,正式建成。
2023-09-28 10:07
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023-09-28 10:03
随后,越来越多的探测结果为月球“南极”撞击坑底部永久阴影区内存在“水冰”提供了有力证据。
2023-09-27 10:11
在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的杭州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一块综合智慧大屏正实时更新反映场馆状况的各类数据。
2023-09-27 10:08
作为一种旨在收集、保存、解释和利用个人和社区在过去事件中的经历、记忆、观点与情感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通过积极倾听地球居民的声音,口述史成为理解和探讨个人和社区如何经历、解释、传播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工具。
2023-09-28 10:27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团队用一个模拟温湿度模式的气候模型预测,整个未来超大陆将会超过哺乳动物热应激极限。
2023-09-27 10:06
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由大到小的层面。
2023-09-27 10:02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密钥分发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3-09-27 09:46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传友教授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论文。该团队成功克隆出番茄的FS8.1基因,阐明了FS8.1基因调控果形建成的细胞学基础和转录调控网络,
2023-09-26 05:10
地球正朝着平均温度上升的方向急速前进。一个气候模型显示,2023年,地球温度有55%的可能性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
2023-09-26 09:52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这是陈辉的科研态度。看似“笨拙”的执着,却帮助他走得更远。
2023-09-26 09:51
一组美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识别系统,其发现生命迹象的准确率达到90%。
2023-09-26 09:49
国内最大跨度跨海桥梁——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二期工程双屿门特大桥完成主塔承台,标志着大桥正式进入地上主塔承台施工阶段。
2023-09-26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