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退休少将张连印:麾下拥有205万个环境卫士的“树司令”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退休少将张连印:麾下拥有205万个环境卫士的“树司令”

来源:新华网2021-08-01 18:2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雁门关外,长城脚下。在山西省左云县张家场村,一位黑红脸庞、肩扛铁锹的老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山上不停地栽树。

  他并不是一位农民伯伯,而是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共和国少将张连印。退休后,他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左云县张家场村植树,至今已经18年了。回乡18年,张连印共植树205万株,被人们誉为“当代愚公”“绿化将军”。

  这是张连印(前右)在荒山上植树(2007年9月1日摄)。新华社刘松峰摄

  把植树造林作为最后一个战场

  2003年5月,服役38年的张连印从领导岗位上退休,这一年他58岁。

  将军是山西省左云县张家场乡张家场村人。张家场村位于全国林业六大工程之一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区,是我国北方荒漠化土地集中分布区。全村共有土地17754亩,耕地只有6346亩,其余11000多亩都是荒山荒坡,风起沙扬。

  站在家乡的荒山上,张连印心里很不是滋味。

  望着一片片光秃秃的荒山,张连印下定决心:“植树造林、治理风沙,给乡亲们作个示范,以回报家乡、报答部队。”

  张连印4岁时父亲病故,6岁时母亲改嫁,他是吃着百家饭、穿着百家衣长大成人的。

  “没有当年乡亲们的关照,就没有我张连印的今天。当年在部队报效国家,如今退休了总算有机会报答家乡父老了。”

  2003年10月,张连印带着妻子离开石家庄,义无反顾地回到老家,开始了他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新战斗。

  “植树造林、防风治沙,是咱们国家的一项战略工程,作为一个退休的老兵,我想把植树造林作为自己退休后的最后一个战场。我一不要林权,二不要地权,30年后无偿交还集体。”

  张连印立下“义务植树、绿化荒山”的军令状。

  这是张连印和妻子一起查阅资料,学习植树造林和防风治沙知识(2007年9月1日摄)。新华社 刘松峰摄

  18年205万株 他从外行变成种树专家

  改变生态环境,不像房前屋后栽几棵树那么容易,它需要科学指导,整体规划。张连印带兵是内行,干这活儿却是外行。

  不懂就学,他拜专家为师。经过现地调查后,他先后20多次到县、市、省林业部门,咨询专家,学习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关知识和植树造林防风治沙的办法,并请省林业勘测设计院的有关专家,现地勘查设计,制定出了《张家场生态园林村建设总体规划》。

  规划的难题解决后,张连印又遇到了资金不足的难题。

  从2004年春季开始,他着手修路、通电、打井、修渠、平整土地、育苗,为大规模植树做准备。启动资金,很快就花光了张连印多年来的30多万元积蓄。他只好向儿女们求援:大女儿一家将刚买的一套新房作抵押,贷款20万元送到父亲手中;儿子一家拿出10万元支持爸爸;小女儿将3万元转业费和订婚时公婆给的2万元,一起拿给了父母。张连印又不辞辛劳,走访部队的老战友,跑有关单位和金融部门,多方面寻求支持帮助,总算解决了资金问题。

  接下来,就是上山植树了。张连印在荒山上盖起了平房小院,安了家。他和妻子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这里。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张连印身先士卒,带头苦干,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由于经验不足,第一年栽下的树苗成活率还不到50%。在成片枯死的树苗前,张连印一坐就是半天。痛定思痛,张连印悉心请教当地农技专家,逐步摸索出适合家乡气候的树种和植树方法。

  整地、挖坑、植树、围圈、浇水、掩埋……每一道关口科学把关,终于使树的成活率上升到85%以上。

  4年多的风餐露宿,4年多的含辛茹苦,4年多的甜酸苦辣,张连印终于获得了硕果,荒山绿化面积达到3000余亩。黄鹂鸟来了,杜鹃来了,狼和黄羊也出现在山里。

  如今,回乡18年,张连印共植树1.8万亩、205万株。“左云县的海拔和纬度较高,4月,温湿度正合适,栽下苗后很快就能发芽。”谈起种树,张连印早已成为行家。

  张连印家门口自己培育了苗木基地。人民日报图片

  众人拾柴火焰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一个人能力再大也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张连印当初回乡造林,就是为了带动大家共同来绿化荒山。

  除了和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奋战在荒山造林第一线,他还干了三件有口皆碑的事:

  第一件事,张连印先后筹措资金数十万元,在家乡的荒山、荒岭上打了8眼机井,修了3500多米的水泥路,挖了3400多米长的灌溉渠,为村里绿化荒山打下了基础。

  第二件事,在荒废的河滩上建成了300多亩的苗木繁育基地,将自己摸索出的适合家乡自然环境的20多个树种,育成树苗近200万株,提供给全村、全县绿化荒山。

  第三件事,将自己绿化荒山的经验进行系统总结,使张家场村形成的“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种苗繁育基地、农业科技苑、村庄改造”的经验在全县进行了推广。2007年7月,这个村被确定为山西省生态园林示范村。

  2011年,张连印被检查出患有肺癌,却仍在第二年开春坚持从治疗地回到荒山造林的一线。“我得让大家都看到我,这样才能发动集体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张连印持之以恒的开荒造林精神感染了全县干部群众,使荒山绿化队伍形成了百万之众,县、乡、村、集体、个人绿化工程,在塞外高原星罗棋布,方兴未艾。

  张家场村的乡亲们还自发捐款,在张连印植树的一个山包最高处,建起了凉亭,取名“将军台”,以感激他对家乡人民的贡献。

  也似乎是命运的眷顾,癌症确诊已经过去10年了,张连印的肺癌已经钙化,身体逐渐健康起来。

  有人戏称,卸了甲的“愚公司令”是光杆司令了。张连印却幽默地说:“我的麾下有着百万兵呢,你们看那满山的樟子松、云杉,油松、胡杨、侧柏、沙棘,一行行,一列列,漫山遍野,不都是我的兵吗!”

  如今,数不尽的樟子松、油松、沙棘,已经把荒山、荒坡变成了林地。张连印说,“我在这里多种一棵树,就多培养一名环境‘卫士’。”他也被网友亲切地称呼为麾下205万个环境卫士的“树司令”。

  ——新华网综编,参考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山西日报报道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北京:花团锦簇迎国庆

  • 清代宫中少年生活文物展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传友教授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论文。该团队成功克隆出番茄的FS8.1基因,阐明了FS8.1基因调控果形建成的细胞学基础和转录调控网络,
2023-09-26 05:10
地球正朝着平均温度上升的方向急速前进。一个气候模型显示,2023年,地球温度有55%的可能性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
2023-09-26 09:52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这是陈辉的科研态度。看似“笨拙”的执着,却帮助他走得更远。
2023-09-26 09:51
一组美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识别系统,其发现生命迹象的准确率达到90%。
2023-09-26 09:49
国内最大跨度跨海桥梁——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二期工程双屿门特大桥完成主塔承台,标志着大桥正式进入地上主塔承台施工阶段。
2023-09-26 09:48
9月23日,秋分时节,清晨的杭州笼罩在蒙蒙烟雨中,别具江南韵味。但亚运气象台副台长郑沛群却无暇顾及,她的注意力全在精准预判当晚的天气变化,为杭州亚运会成功开幕提供气象保障。
2023-09-25 09:40
2022年10月,团队成功研制出±500千伏/1200安培葛南直流输电改造工程可控换相换流阀产品,并一次性顺利通过48项电气型式试验、226项控制验证试验。
2023-09-25 09:39
不久前,粟多武和他的同事们来到珠峰大本营。前方一块海拔5153.6米的高地,立着珠峰高程测量纪念碑。珠峰测高,正是从那里起算。
2023-09-25 09:3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禹贡学派开始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探索之路,在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等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的历史地理学发展起来。
2023-09-25 09:35
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的星球撞击构造研究日前取得重要进展——在吉林省通化市发现了世界第一个位于高山上的类似冰斗状的陨石坑。
2023-09-25 09:33
古有茶博士,今有茶院士。“茶院士”陈宗懋是我国当代茶学研究的领军人物。
2023-09-25 09:08
9月20日,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启幕。大会以“智造世界·创造美好”为主题,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元宇宙等在内的众多前沿产品让参展者感受“智”造魅力。
2023-09-22 10:43
首创“1+6”一体化数字办赛服务平台、首条5G-Advanced万兆网络走进现实、境外“电子钱包”首次在境内“无缝对接”……即将开幕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是史上首届提出智能办赛理念的亚运会,“智能亚运”成为中国尖端数字技术发展的展示窗口。
2023-09-22 10:42
为让更多好项目走出“深巷”,参展高校与各行业企业融合联动,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链条,为专利成果转化按下加速键。
2023-09-22 10:42
今年峰会主题为“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将围绕全球发展倡议、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人工智能、算力网络、网络安全、数据治理、数字减贫、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议题举办20场分论坛。
2023-09-22 03:40
“天宫课堂”是一扇连接地球与太空的奇妙之门。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记者专程来到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地面课堂,在这里与同学们一起跟随航天员穿越波澜壮阔的星空,展开一场关于宇宙的美妙旅程。
2023-09-22 03:50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9月21日在北京市调研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支持广大专精特新企业聚力科技创新、深耕细分领域,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发挥更大作用。
2023-09-22 03:3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支撑。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09-22 03:30
报告围绕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全球与中国尺度的数据产品32套,弥补了指标监测的数据空缺,提升了指标监测与评估的空间精细度,揭示中国和全球环境变化新动态。
2023-09-22 03:30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认为,本届大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的舞台,搭建了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
2023-09-21 10: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