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民防是民事防护的简称。开展民防建设,不论是对于防范战争灾害,还是减轻自然灾害,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民防建设摆上位、持续抓,探索出不少可圈可点的做法。
组织领导以政府为主
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建立了与国家安全战略要求相一致、与本国国情军情相适应、与民防指挥体系相配套的组织领导机构。这些组织领导机构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一)政府相关部门负责管辖。法、英、德、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其民防组织领导机构设在内政(务)部或国防部等部门。德国内政部联邦民防与救灾局负责全国民防事务,下设7个业务中心,各中心分工协作、职责明确。法国内政部民防与民事安全局、澳大利亚国防部联邦应急管理局,是本国民防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此外,挪威、瑞士的民防主管机构分别归属司法部、国防民防体育部领导。
(二)中央政府专设部门直接管辖。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其民防组织领导机构由中央政府专设部门直接管辖。俄罗斯民防、紧急情况和消除自然灾害后果部负责全国民防工作,内设人口与领土保护司、部队司、国际合作司等职能部门,以及森林灭火委员会、抗洪救灾委员会、海洋河流盆地水下救灾委员会等协调机构。
(三)军队管辖。由军队管辖民防的国家相对较少,代表国家有以色列、越南等,其民防机构设在军队,侧重战时防空,兼顾平时应急救灾。在以色列,民防事务由后方司令部统一指挥,后方司令部下设9个处,并按行政区域划分为6个地区局。该司令部同国防部紧急状态委员会等部门,共同承担战时后方民防与急救、抗震救灾、民防教育与演练等职责。在越南,民防事务由越军总参谋部负责。战时,总参谋部对防空空军、陆军防空部队、民兵防空力量实施统一指挥和协调,统一组织开展全民防空工作。
民防工程质高量足
许多国家都很重视民防工程在防空减灾中的作用,并且注重平战结合,使民防工程发挥出较为可观的综合效益。
防护能力较强。无论是民防指挥工程,还是民用掩蔽工程,普遍具有安全隐蔽、设施完备、设计巧妙等特点,在防范自然灾害、常规武器乃至核武器等方面作用不可替代。美国各地普遍建有民用掩蔽工事,城市住宅60%建有地下室,最大的新奥尔良民防工程,内部设施设备一应俱全,配备防震和抗冲击波的防爆门,可满足10多万人的防空防灾掩蔽需求。
平战结合紧密。日本在全国26个大中城市建有146条地下街,总面积超100万平方米。仅东京一地,1万平方米以上的地下街就有17条,开辟了新的商业集散地,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地下网络。
投入资金不菲。不少国家民防工程投入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英国、芬兰等国家民防工程年度预算都在1亿美元以上。瑞典每年投入5.5亿瑞典克朗(约合4.13亿人民币)用于修建民防掩蔽工程,掩蔽工程数量以每年15至20万个的速度持续增加。
专业队伍不容小觑
民防专业队伍,是战时保护民众、经济目标及其他重要设施安全的骨干力量,也是平时担任抢险救灾任务的突击力量。加快民防专业队伍建设,已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普遍做法。
多元化构成。一是以政府雇员和民间组织为主。二是由军人和民间组织共同构成。法国民防救援队伍主要由志愿消防队20余万人、民事安全部队8万人组成。其中,民事安全部队战时可扩编到30多万人。三是以军人为主。以色列后方司令部下辖的民防力量,包括7个军分区和7个旅的驻军(以预备役部队为主)、1支救援部队、1所救援学校。
专业化分工。随着防空防灾任务趋于多样化,民防专业分工更加细化,遂行任务范围进一步扩展。比如,英国民防救援队伍由国际搜索与救援队、国际应急技术援助队、国家应急响应队、各类民间救援组织和海岸警卫队组成。从1967年至今,这些救援队伍完成了自然灾害处置、海上和空中搜索救援、医疗救护等各种任务。
规范化训练。一些国家注重从法律、制度上对民防训练加以规范,使按照时间节点参加民防训练成为一项“规定动作”。德国依据《民防法》,对民防官员、专职民防人员和本土防御部队军官,进行分级分类培训。瑞士民防组织领导人员和专业人员每年需要参加12天的基础训练,而且还要参加大规模的民防演习。
宣传教育灵活多样
一些国家的民防宣传受众面广、普及程度高。瑞士民防局编发的《民防手册》人手一本,民防常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根据瑞典法律规定,无论国家部长还是普通公民,每年必须参加15天的民防基础训练。
随着民防建设向防空防灾一体化发展,民防教育内容更加突出灾害防范与应对。英国把大城市消防教育作为灾害防范重点,伦敦市消防部门印制了近60种语言的消防教育资料,供广大居民、游客学习参考。地处南亚的孟加拉国常年遭受灾害侵袭,儿童通常是受灾的重点对象。对此,该国提出了“了解灾害=化解灾害”的口号,设计出儿童减灾学习手册,在多个地方纳入学生课程。
澳大利亚一方面成立防灾救灾专业学院,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另一方面把宣传教育纳入社区建设范畴,引导民众关心和支持防灾减灾工作。瑞士建立了全国民防警报试鸣日,每年依托民防工程组织民众参加“地下生活”体验活动,不断提高紧急疏散能力。日本通过拍摄《岛国的灭亡》等灾难片,告诫民众“灾难就在身旁,防灾意识不可放松”。
(作者:苏 晶 吕伟峰,单位: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国防动员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