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支合成部队的高原突击
首页> 军事频道> 中国军情 > 正文

一支合成部队的高原突击

来源:解放军报2021-02-08 10:1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新疆军区某合成师官兵在海拔5000余米的雪域高原开展冬季大练兵活动。图为官兵进行匕首操训练。胡碧渝摄

  这是风雪高原最为“冷酷无情”的时令。官兵们可从很多细节上,真切感受到这里的冬天:狂风暴雪总是说来就来,有时一夜过去,积雪便把帐篷堵得严严实实;极寒的低温仿佛要冻结一切,在室外活动不足5分钟,眉毛上都是冰碴儿……

  在如此地域和环境中开展实战化训练,新疆军区某合成师其实并没有太多经验可借鉴,也没什么“前路”可循。翻阅往年的冬训数据,虽然不少部队有过“征战”记录,但系统性的经验少之又少。

  人员、装备置于恶劣环境,练什么、怎么练、练到什么程度?能不能经得起考验,闯出一条驻训新路?这成了上至该师党委一班人、下至普通一兵需要认真面对和着力解决的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直面矛盾

  我们到高原干啥来了?“猫冬”肯定不是正确答案

  “高原训练太难了!”

  这是该师某合成团六连四级军士长郑永强的切身体会。

  那次,“武教头”郑永强组织连队进行装甲通信专业训练。为了适应高原环境,训练伊始,他适度放宽了训练标准、降低了训练强度。一整天下来,还是有两名战士因高原反应提前退出了训练。

  训练刚展开就出现减员,郑永强被责令在连队行政例会上作检查。这件事传到官兵耳朵里。有人认为,这是不顾客观实际的盲目组训;有的甚至说,在高原上组织军事训练不科学。

  又是一个平常的训练日,雪大风急。

  因受恶劣天气影响,训练场上悄无一人。帐篷里,官兵们正在听连长马冬园讲军事理论课。这段时间,马连长连着一堂课一堂课地讲,大家耐着性子听。

  眼瞅着帐篷外雪花飞舞,马冬园此刻最想做的事,是带着官兵冲进风雪,好好舒展一下筋骨,做一做战术动作,真刀真枪练一番。可一想起郑永强的“前车之鉴”,他那种冲动又不得不平复下来,咬着牙把视线挪到书本上。马冬园给自己打气:坚持就是胜利。

  想训摸不到门道,训时又放不开手脚。这让官兵心里装着几分无奈、几分憋屈。

  难道整个冬天就这样“猫”下去?也有连队大胆组织训练,呈现的场面却是:官兵不敢放开跑放开跳,以往干净利落的“三步登车”变成了“慢动作”……

  一位团长坦言,极寒缺氧条件下,官兵其实也一度存在错误的补偿心理,觉得在如此艰苦恶劣的环境中,生存都是问题,还那么拼干什么?单论艰苦程度,在这里“躺着就算奉献”。

  但问题是,躺着能打胜仗吗?

  躺着的确不能打胜仗。可一旦出了安全问题,造成一定的后果,责任谁来负、谁敢负?

  “练还是不练?”这个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现在却成了“艰难抉择”。

  其实,问题也没有那么复杂。一次连队组织讨论,某火力团战士陈明问了连长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我们到高原究竟是干啥来了?

  答案有很多种,可“猫冬”肯定不是正确答案。

  “必须做出改变!”该师一名主要领导说,官兵的冷暖疾苦各级都放在心上,那么战斗力的涨落起伏更应被每个人放在心上。

  走出误区

  高原驻训不是仅仅为了生存下去,而是为了能打仗、打胜仗

  “我们当前对军事训练的认识确实存在偏差,问题主要出在师党委这里。”议战议训会上,师领导带头反思。

  该师组成考核组对各团军事训练水平进行考评,结果显示,基层经常性、基础性战备工作落实不够扎实。

  师党委班子深刻自省:“过去的一段时间,驻训高原我们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加强过冬保障上,想着法子把官兵吃、住、乐搞上去,而在一定程度上没有保持练兵备战的高标准、严要求,只求过得去,没求过得硬。”

  有几个现象被摆了出来——

  过去,某团机关为保障部队顺利过冬想了不少办法,板房、煤炭、保温篷布一趟趟运往驻训地,还有文化娱乐的投篮机、唱吧……

  各营都建起了野战文化俱乐部,连里也有图书室、娱乐室,唯独没有室内训练场所。

  机关下基层检查,对占用正常训练时间干杂活、出公差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哪个单位在过冬准备上出了纰漏,一定会被郑重其事地记录在案,当天晚上就会被讲评通报,搞不好还要写“情况说明”。

  “这一现象,正是和平积弊的体现。”在某合成团三营营长王晓磊看来,抓好过冬保障,目的在于更好地练兵备战,让官兵不因衣食住行而烦恼,并非一味追求生活质量。

  其实,基层官兵心里也着急。某团侦察连技师彭尚说:“我原本做好了上高原吃大苦的思想准备。惊喜的是,在组织关怀之下,有了给力保障,很暖心。可训练上不去,心里发慌呀!”

  在某种程度上,该师探索部队大规模高原过冬方法路子难以达到“鱼与熊掌兼得”,走一些弯路在所难免。但关键问题在于:如果战争明天爆发,能不能拉得出、打得赢?这才是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围绕“该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高原寒冬”这一议题,一场大讨论在该师官兵中展开,逐渐形成共识:高原驻训,高寒和缺氧虽然可怕,但并非不可战胜,敢于挑战才是军中男儿本色。

  某合成团下士冯玉哲引用一句歌词,向连队党支部递交了“请战书”:不能打仗,国家要咱干什么;不打胜仗,人民养咱干什么……这个道理当兵的记心窝!

  冲进风雪

  高原冬季练兵,既要“烧卡路里”,更要“烧脑”

  喘着粗气,某合成团上士刘远祥爬上了临近宿营地的一座山包。不顾两腿发软、心跳加速,他赶紧摊开地图找点定位。

  放眼望去,白雪茫茫,地图上标示的点位早已被积雪覆盖。刘远祥睁大眼睛仔细对照,仍一无所获,只好通过电台汇报:“任务失败,请求返营。”

  “不练不知道,一练吓一跳。”刘远祥感慨,“当了10年指挥班班长,第一次出现连按图行进都搞不定的情况。如果是在战场上,我可能已经带着全班战友‘光荣’了!”

  这是该师开展高原冬训的一段小插曲。面对陌生环境,他们从基础课目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官兵高原高寒环境下训练适应性,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强度。

  为了使组训更科学,该师与邻近的野战医院联系,邀请高原病专家为官兵开办知识讲堂,并对训练进程科学筹划。

  像郑永强这样的“武教头”,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们严格按计划落实训练,班里战士再也没有出现过高原病的症状。

  “抓住难得的机遇和挑战,讲求科学练兵,部队战斗力就会实现质的跃升。”该师领导认为,高原冬季练兵,要把握客观规律、科学统筹规划,处理好“烧卡路里”和“烧脑”之间的内在关系,既要锤炼“铁脚板”,也要锻造“金钥匙”。

  某合成团二营营长韩伟对此深有感触。一次实弹射击,由于没有掌握严寒条件下的射击要领,营里的“金牌射手”杨峰兵首轮7个目标只打中了2个。

  “战车是我的老伙计,但上了高原,它的‘脾气秉性’和平时大不一样。”射击结束后,杨峰兵组织全营射手探索极端条件下的射击要领,教材翻了好几遍,笔记记了一大本,就连靶纸边上都写着心得。

  “武器装备内部机件受冷收缩,战技性能异于平常。对于这种特殊情况,教材上是没有具体数据参考的,要靠我们一枪一弹摸索出来。”半个月后的又一次实弹射击中,杨峰兵和他的战友们按照实践总结的“极限射击法”,炮响靶落。他兴奋地说:“这半个月的努力没有白费!”

  极限射击、极限越障、极限出动……这些被冠以“极限”的名称,都是该师官兵在风雪中琢磨出来的,蕴含着宝贵经验。还有那一组组新鲜出炉的数据,填补着特高寒条件下遂行作战任务的一个个空白。

  “打仗不看季节,训练不分冷暖。”面对燃爆高原的练兵热情,该师领导头脑清醒:“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面对实战,我们要走的路还很远。”

  瞄准未来

  “意料之外”是战场常态,高原过冬驻训其实是在倒逼官兵真正树起实战意识

  尽管在高海拔高寒地域练兵备战,但操场与战场间的差距仍旧一目了然。

  该师按照实战标准,对基层营连“临战课目”进行阶段性检验考核,某合成团三营五连被抽中“高原山地连进攻战斗”课目。

  考核开始,全连官兵依令而动,开辟通路、重点破袭、追剿残敌……一系列动作紧张有序,一举拿下“敌”指挥所。战斗结束,令官兵惊讶的是,考核成绩被评定为“不合格”。

  考核组现场揭晓了答案——

  穿插分队选择的进攻路线在山的背阴面,这样虽然达到了隐蔽效果,但一旦天候恶劣,积雪可达1米以上,会严重影响通行,阻碍作战协同。

  下车战斗时,连长统一下达停车口令,没有注意有3辆装甲车停在了水中。载员一下车,就踏入小腿深的冰水,靴子和裤腿全湿,这在高原极易造成非战斗减员。

  装备抢修时,故障车辆停在白茫茫雪地上,构筑伪装时暴露在“敌”反装甲火器射程范围内,成了“固定靶”。

  对此,连长余能源口服心服。“考核前,我们曾预想了多种可能发生的意外状况,但没想到还有这么多‘意料之外’。”

  “‘意料之外’是战场常态。”在该师领导看来,一支部队的未来取决于它的实战能力,高原过冬驻训其实是在探寻怎样走向未来,如果始终抱守“意料之中”的思维,在高原上吃再大苦受再多累也于战斗力建设无益。

  在接下来的训练中,该师各级指挥员尽可能设置实战场景,倒逼官兵真正树起实战意识。

  “如果在战场上,敌人会放任我们摧枯拉朽吗?”“敌战车会一动不动等我们瞄准吗?”“敌机会像我们设想的那样只从正面出现吗?”……各式各样刁钻问题提出来,让官兵不得不研究应对方法。

  如今,战场思维在倒逼中逐渐印入官兵脑海,并转化为练兵备战的实际行动——

  高原装备启动困难,各分队依据作战需求,常态化设置“游动炮”“机动车”,全时处于待发状态,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敌情”;高原地下水位受气候影响较大,他们一改以往宿营地选择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的惯例,结合天候、水文、地形、任务需求等因素综合考量,避免出现“半夜抗洪”的尴尬;高原冻土施工困难,以往为了省时省力,疏散掩体多以班为单位构筑,如今都是距离、深度、维度均符合战备标准的单兵掩体……

  “上一次高原要有一次进步。”在全师干部大会上,一位师领导讲道:我们必须让身体适应高原环境、思维对接高原战场,赶在“敌人”前面解决好制约战斗力建设的问题。唯有如此,才能拥抱未来、赢在未来。(本报特约通讯员 王雪振 冯 毅)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成都世园会场馆巡礼

  • 戈壁大漠 驼羔盛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廖家智接受采访时表示,医工交叉正成为医学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
2024-04-26 17:38
从1999年起,有着“神箭”称号的长二F火箭全程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每一步。它用100%的成功率,为航天员搭建出一条安全“天梯”。
2024-04-26 09:33
近期,人工智能(AI)+机器人赛道广受关注。尤翔宇表示,梳理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发展脉络,主要有底层硬件、运动控制和具身智能3条路线。优必选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公司将聚焦人形机器人的三大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
2024-04-26 09:41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4月24日举行的2024年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透露,我国计划于2030年前后发射天问三号探测器,实施火星采样返回任务。
2024-04-26 09:40
春日里,云南双江县各大茶山的春茶迎来开采季。北回归线横穿而过的双江,拥有适宜茶树生长发育的自然条件,现有以“冰岛茶”为代表的百年以上栽培型古茶树3.69万亩。
2024-04-26 09:35
每年,都有这样一群“空中旅客”,南北来回奔波。迁徙之路漫长曲折,一路充满生死考验,它们却高声歌唱,不知疲倦地追逐着自己的目标。
2024-04-26 09:34
力争在生命科学等领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在颠覆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打造高水平人才集聚地,人才梯队体系较为完备,成为全球向往的创业乐土。
2024-04-26 09:26
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2024-04-26 09:24
朱松纯表示,“通通”在日常学习与训练中,使用的A100芯片不超过10块,这意味着“通通”不依赖庞大的算力和海量数据就能学习成长。“通通”也可以与具身智能机器人相结合,为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医疗健康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
2024-04-26 09:38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撤销公告,撤销向日葵、黄瓜、甜瓜、油菜等问题品种312个,切实推进登记品种从严规范管理,持续营造激励创新、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024-04-25 10:36
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恢复了37亿年前的地球磁场记录,发现它与今天地球周围的磁场非常相似。
2024-04-25 10:34
“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经中央政府批准启动实施,总体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目前各系统正按计划开展研制建设。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在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计划于4月30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2024-04-25 10:32
国家卫健委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9.7%,比2022年提高1.92个百分点,继续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据了解,本次监测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6个县(区)1008个乡镇(街道),对象为15岁至69岁的常住人口,共得到有效调查问卷73340份。
2024-04-25 10:30
中央气象台预计,24日夜间至26日白天,江南、华南等地雨势将再度加强,其中广东中部和西北部、广西东北部等地有大暴雨,局地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2024-04-25 10:28
日前,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发布2023年度新疆棉花生产加工过程质量状况监测结果。
2024-04-24 10:33
1998年,聂海胜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先后执行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二号3次载人飞行任务。
2024-04-24 10:17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站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4-04-24 10:16
1996年,我从技校毕业后,来到金川公司工作。当时总听师傅们讲,贵金属冶炼技术难以突破。提高我国铂族贵金属提炼的技术水平,对于守护国家安全极为必要。
2024-04-24 10:14
截至2023年底,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55台,总装机容量为57吉瓦,核准及在建核电机组36台,总装机容量为44吉瓦;全年核电发电量44万吉瓦时,占全国累计发电量近5%,相当于节约标煤1.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3.5亿吨。
2024-04-24 10:05
截至2022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2024-04-23 04: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