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军事频道> 军旅人生 > 正文

好兵俞细文

来源:解放军报2021-01-28 10:4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摘录书中经典内容。

  ●积极参与“爱心助学”。

  ●宣讲党的创新理论。

  他是四级军士长,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当选“中国好人”、全国“百名网络正能量榜样”。

  他是火箭军某团班长,在平凡岗位上取得了非凡成绩,缘于他真学真信真用党的创新理论。学好党的创新理论,就如同站在山顶上,他看到了更高更远的风景……

  2020年最后一个夜晚。随着“嗒”地一声脆响,台灯被点亮,整个学习室有了光。那种由暗变亮的感觉,是俞细文最喜欢的。

  这一天,是火箭军正式成为战略军种的“5岁生日”,也是俞细文“大喜”的日子。火箭军某团“学习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的好战士”俞细文的新闻宣传让他一下子“火”了!祝贺的电话和短信吵闹了一天。此时,俞细文想好好静一静,翻开书,他要在阅读中迎接新年的到来。

  有一种自信和坚定,来自对党的创新理论的信仰

  凌晨4点,营院里只有哨位上亮着一盏灯。俞细文悄悄爬起来,踮着脚尖溜进学员队俱乐部。他轻轻拉开板凳,从迷彩上衣的口袋里掏出备课本,认真备起了课……

  在国防科技大学西安通信学院,偌大的阶梯教室里坐满了来自全军部队的优秀老兵。上课铃响起,喧闹停下来,肩扛两道“粗拐”的俞细文站起来,迈着标准的步伐走上讲台。

  台下的老兵们顿时来了兴趣,同样是基层一兵,他们要看看俞细文有啥本事能讲好一堂理论课。

  关于习近平强军思想的16张思维导图呈现在屏幕上,博大精深的理论围绕着一条主干发散开来,犹如一株顶天立地的大树,慢慢伸出16片枝叶,一枝一叶都脉络清晰。老兵们的眼神顿时跟着鲜活灵动起来……

  “老俞,再讲讲!”原定20分钟的微课,在老兵们的一再要求下,硬生生被“拖”成了一个半小时。

  “有几把刷子!”课后,意犹未尽的学员队领导找到俞细文,让他加录了一课,说是作为以后抓学习的范本。俞细文听了,心里倍感自豪。

  “这个兵不一般!”俞细文有个“网友”叫刘秦川,这两天看了他的各种报道,逢人便夸俞细文“了不得”,也总要讲起他和俞细文的一段“神交”。

  7年前,在全军政工网理论版块里,刘秦川是个“资深写手”。初入门道的俞细文不知道刘秦川就是国防大学的教授,他心无防备地跟刘秦川开启了“轮回式”聊天。

  刘秦川起初也不知道俞细文是个士官,尤其是当俞细文的“建言献策”逐渐多起来后,他觉得这个“干部”善学习、爱思考,便积极回应着。直到有一天,俞细文给他打电话,说自己想出一本书,请他作序。拿到这本名为《兵心深处的承诺》作品集时,刘秦川才知道俞细文的身份,他略微有些惊讶,而阅读完俞细文朴实又带着真情的学习感悟后,刘秦川有些震惊了:“一个基层士官,研究的却是国家和军队改革发展与建设的许多重大问题。”

  那年夏天,京郊百望山下,国防大学校园内郁郁葱葱。俞细文到北京出差,刘秦川邀请他到学校一见。聊了两年多的“网友”终于见面了,这一面,让刘秦川记忆深刻,他从未见过一个士官在谈起党的创新理论时,如此激情澎湃,让人不自觉地也跟着兴奋起来。

  俞细文走后,刘秦川陷入深思:一个士官能有这么高的思想觉悟,按常规,他可能会是基层优秀的理论工作者,而俞细文只是一名普通士官。但从他炽热的眼神和洪亮的嗓音中,刘秦川感受到了一种自信和坚定。刘秦川后来慢慢品读出,这种自信和坚定,来自他的信仰。

  坚持在学习之中追寻那束光,就能翻越崇山峻岭

  那个因为开满油菜花而火起来的旅游胜地——江西婺源,曾是红军时期中共皖赣特委所在地,俞细文在那里长大。白墙灰瓦的俞家祠堂里,有7位红军烈士的牌位。从小受红色故事熏陶的俞细文,对中国共产党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一人参军,全家光荣!”2003年秋,村支书那高亢的、带着浓重乡音的征兵宣传,通过“电喇叭”贯穿了村里的每个角落。还在田里收割水稻的俞细文想也没想便放下背篓,一路小跑赶到村委会报名。可这个营养不良、身材矮小的初中生因体重才80斤被委婉劝退。

  俞细文的天性里有着很强烈的“不服输”。

  第二年冬天他又去了,“长大了”的俞细文如愿以偿戴上大红花,光荣入伍。

  命运,或许在此刻开始改变,但并非每个冬日都这么温暖。

  俞细文身材瘦弱、头脑也不够灵活,可愁坏了新兵班长。第一次考核,他6个课目勉强及格,算是逃过一劫。随后,科技含量较高的专业知识学习,又成了他这个仅有初中学历的山野小子的“天书”。

  被长江贯穿而过的安徽,冬天的冷能钻透衣服。清晨,俞细文穿着6件衣服、打着哆嗦跑5公里。夜里,他披着大衣、靠着“抖动取暖”背记专业名词。俞细文记忆力差,别人看三遍能记下,他得背上七八遍才有个印象。

  深夜悄悄爬上床,浑身像散了架的俞细文盯着天花板,三个字总会从脑海蹦出:要吃苦!

  那时俞细文的目标,就是想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被连队几次评为“最佳进步个人”后,俞细文自觉有了点底气,便迫不及待地写了份入党申请书,敲开了指导员的房门。

  指导员细细读完这份语言空泛的文字,抬头看了一眼俞细文,又盯着申请书缓缓地说了句:“要不你先说说为什么入党,党的基本知识都有哪些?”

  俞细文蒙了,钉在原地,一个字也蹦不出来。这一次,俞细文深深记住了指导员从渴望到失望的眼神。“没有理论做支撑,向党靠拢就不真”,入党不能只靠一厢情愿、满腔热情,还得扎扎实实学理论。思悟到这儿,俞细文宛若在漆黑的夜里找到了一束光。

  作为新兵,白天除了训练,他们还有很多活要干。只有到了夜晚,才是最放松的时候。每到深夜,忙累了一天的战友陆续进入梦乡。俞细文翻出借来的理论书,开始到处找地儿看。

  在那个学习条件有限的老连队,厕所旁曾是俞细文蹭光学习的好去处。

  战友张祥民起夜看见俞细文的床铺空着,又在厕所旁碰到他,咂着嘴说:“细文啊,不是我打击你,你顶破天能瞅瞅高中的书提升一下,看理论书,能看懂不?”

  张祥民说对了,俞细文跟常人一样,初读理论书还真是两眼一抹黑、啥也读不懂,总是看到下一行,忘了上一行。

  俞细文心里就一个想法,战争年代能指导军队打胜仗、建设时期能帮助国家大发展、困难时期能让老百姓吃饱饭,党的创新理论一定有价值,再难都要学。

  步履蹒跚不要紧,只要肯迈开第一步,哪怕是一点点挪动,坚持下去,也能翻越崇山峻岭。

  读着读着,就看完了170多本理论书;写着写着,就有了近200篇心得体会,还编印成《感悟真理的力量》《兵心深处的承诺》等4本作品集。

  后来,俞细文翻看曾经的自己如小学生作文般的心得体会,也会感到一丝尴尬,可他也由衷地感谢那个“不服输”又刻苦的笨小孩,坚持在学习中追寻那束光,这才有了后来的“俞班长”。

  如今,夜晚,依然是俞细文的最爱。静谧中,徜徉在学海里,俞细文还在努力地“追光”。

  一束光亮起来,就会点亮另一束光

  “干活没问题,让我学理论,这不是张飞绣花嘛,整不来、整不来。”新兵闫能改下连分到俞细文所带的班,抢先亮明了态度。这个来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初中生,精壮黝黑、跑步飞快、干活利索,只是一看书就犯困。

  “班长,你说当兵能打仗就行,看那么多书顶啥用,仪器坏了靠学理论能解决吗?”闫能改提出的类似问题,这些年俞细文遇到过不少,他嘴角微翘,并不作答。

  闫能改以为说服了俞细文,心想以后班长会减少对他学理论的催促,开始放松了警惕。

  “咱俩一起去比武吧。”沉默片刻后,俞细文突然说出的这句话,让闫能改有点发蒙。3个月后,上级计划围绕半年前新换装的装备组织通信专业大比武。刚刚从教导队带完学兵回单位的俞细文还没接触过,闫能改也才刚入门。

  “班长,别闹!”俞细文喜欢“挑战不可能”,他是知道的,可带上自己就不好了。

  “我的底子不比你强,也是从零起步,咱俩一起打场漂亮仗!”俞细文向来说一不二,他也知道。看着同样来自山区的俞细文朴实而坚定的眼神,听着那句“咱俩一起”,闫能改动心了,搬了把椅子紧靠着俞细文坐下,便开始了讨论。

  一束光亮起来,就会点亮另一束光。

  那是一段不分昼夜的日子,他俩不是在学习室泡着,就是在操作台前钻研。有几次,闫能改困得从椅子上摔倒在地。为了消除困意,俞细文起初用冷水洗脸,后来用风油精和吃辣椒提神。再后来这些也不好使了,就掐大腿。

  “俞细文小组第一名,总分比第二名高出40多分!”评委宣布成绩时,闫能改控制不住地哭了,回头看向班长,面色不改的俞细文与他眼神对上的一瞬,一抹微笑像水波一样荡漾开来。

  这一次“逆袭”,俞细文最高兴的不只是获得名次,最重要的是他在实现“逆袭”的过程中,悄悄地给闫能改灌输了理论学习的益处。那个被战友戏称“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闫能改有了明显变化,会主动看书、写笔记了。

  与闫能改不同,来自沿海大城市的列兵梁顺祥家境殷实,入伍之初,因粤语口音重、平翘舌难分,不愿与人交流,打游戏是他唯一的兴趣。

  一个周末,梁顺祥独自坐在天台上“刷”手机,在夕阳的映照下,影子拉得很长。俞细文悄悄走到他身边,请他到家里一起吃顿“家宴”。

  刚上桌,梁顺祥觉得特别不自在。后来,在嫂子和孩子的调节下,他慢慢开口说笑起来。这顿饭,让他感受到战友亲人般的温暖。

  “大家来自天南地北,口音不同,谁也不许嘲笑小梁。”俞细文在班里定下规矩。

  梁顺祥对俞细文的信任和亲近感与日俱增,他也经常在俞细文的推荐下,进行新闻点评和参加单位演讲比赛。

  “印象最深的还是班长送我的那些书。”一点也不贫困的梁顺祥收到书时是诧异的,可读进去了,他才体会到俞细文真正的用意:班长这是要帮他丰富知识、提高认识。

  这些书让梁顺祥打开了思路,学习的兴趣提上来了,军旅生活也有了规划。后来,梁顺祥当上了理论学习小组长。

  只有让真理光芒点燃心中那团火,世界才会亮堂

  “小芳的书包,阿亮的文具盒,瓜仔的足球鞋……”春日午后,仅有50多平方米的俞细文家的一角,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学生用品。这是那年他到贵州毕节黄连小学扶贫,为47名贫困儿童准备的小礼物。妻子刘小梅正对着单子一个一个清点。

  “妈妈,快看我的新手表!”女儿萱萱推开门欢快地蹦到她身边,炫耀爸爸刚给她买的手表。俞细文也踱步跟进来,手腕上带着一块一模一样的手表。

  “不是买卡西欧去了吗?”刘小梅心里寻思着。这段时间,俞细文作为单位士官分队长值班带队,可大多数时候得靠问别人时间来掐点儿。战友说他一个堂堂四级军士长、士官分队长,也该给自己买块手表了,还给他推荐说,卡西欧又便宜又好用。于是,俞细文回家和刘小梅商量去商场买卡西欧。

  “那次是细文为数不多想为自己买样东西的时候。”刘小梅还为他的“进步”感到高兴。谁知到商场一问,最便宜的都要好几百,俞细文不假思索地直接放弃了:“能看时间就行,啥牌儿不一样,我看这个国产的就挺好。”

  结婚这么些年,刘小梅早已习惯了俞细文的“抠门”。

  说起相识,那时刘小梅是书店收银员,一次,俞细文要买的书店里还没上架。为了能在第一时间买到书,他们互留了联系方式。就这么一来二去,两人慢慢地熟悉起来,刘小梅对憨厚好学的俞细文也有了好感。2011年,两人结了婚。

  “什么印象最深?就是他那两件礼物。”带着“嗔怪”的口吻,刘小梅回忆,“他送我的第一个礼物是开水壶。后来又说给我送件衣服,结果竟然是一件雨衣。”

  收到这两件东西,刘小梅真是哭笑不得。刘小梅本来也没有奢求俞细文会送自己玫瑰花这样浪漫的礼物,但也期待着他能送件连衣裙或小首饰这些女孩子喜欢的东西:“谁能想到……”

  “不过,后来还是蛮感动的。”过了很久,刘小梅才知道,俞细文从她朋友那儿得知,她的电水壶坏了,正打算买一个。再然后就是她骑电动车上下班时,因为有了这件曾让她“哭笑不得”的雨衣遮风挡雨,这才让人感到礼物还是实用的好。

  “他对自己很抠,当别人有困难时却很大方,每个月都捐好多。”说着,刘小梅回想起7年前的一天。

  汽车在盘山公路上甩过来、摇过去,山里的季节好像慢了半拍似的。草正盛、叶正青,空气的清新混着泥土的芳香不断沁入车厢。当一幢略旧的白色教学楼映入眼帘时,一路无言的俞细文直起身子说:“到了!”

  多年没回过的小学校园变化不小。俞细文闲逛着,竟遇到了老校长。攀谈中,老校长记起了面前这个他曾经接济过的穷小子,握着他的手笑语盈盈:“真好真好,你算是熬出头、有出息了哟!”

  老校长忆起俞细文曾经的不容易,也哀叹着村里即将辍学的5个孩子。听到“辍学”这两个字,竟如刀割一般触疼了俞细文的心。多年前,家境贫寒的俞细文也差点辍学,为了供他读书,姐姐主动辍学打工。这件事,成了俞细文一辈子的痛。

  “家里条件不好,大家的观念还……”

  “那也没到辍学的地步啊!”俞细文说道。

  风掀动着枝头的叶子“哗哗”作响,一群背着书包的学生欢快地跑过去。

  “绝不能让这些孩子辍学!”俞细文已在心里做了个决定,并在返家途中获得了妻子的支持。从那以后,每月工资到账,俞细文都将其分为4份:首先汇给5名贫困学生,然后再补贴老家务农的父母和还房贷,剩下最少的那份留给妻子补贴家用。

  一份工资4份爱,一爱就爱了7年。

  世间最美的,莫过于爱在循环、善在传递。受俞细文的带动和影响,“爱心助学团队”的人员不断增多、“业务”也不断拓展。后来,在团党委的帮助下,有2000多人参与的“俞细文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他们资助的28名学生考上了大学,102名失学孩子重新回到了校园,2000多名贫困学生感受到了爱的温暖……

  “为了孩子们眼中闪烁的火苗永不熄灭。”俞细文无数次提及这句话。一团烈火,就这样在他心中一直燃烧着。

  “班长,你为啥一直这么坚定,一直这么满满的正能量呢?”面对战友的追问,俞细文微笑着说:“没别的,就是学理论、信理论、用理论。只有让真理光芒点燃心中那团火,才能走好军旅人生路。”

  坚信,心中就会有光;追寻,世界才会亮堂。

  (段开尚 魏玉麟)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

  • 甘肃张掖: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春播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2024-04-18 10:11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2024-04-18 10:10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4-04-17 09:10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2024-04-17 09:39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2024-04-17 09:38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2024-04-17 09:38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2024-04-17 09:37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2024-04-17 09:49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24-04-17 09:40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