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回望2020年的军旅小说,可以说坚守中有新貌,艺术创新持续发力,题材内容不断拓展;既直面抗击疫情等重大现实,又持续跟踪强军兴军的崭新实践,同时在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历史领域深入探寻;收获了一批兼具思想高度、写实力度和情感温度的优秀作品。
军旅长篇小说厚重中显奇崛,平实里蕴真味。
丰饶厚重的战争历史依旧是军旅长篇小说开掘的富矿。小说家们普遍以史实为依据展开想象,注重彰显英雄精神和人性光辉。徐贵祥的《英雄山》在抗战大历史中展开关于生存、理想、信仰、英雄等诸多形而上问题的想象和思辨,进一步丰富了战争历史题材小说的英雄人物谱系,揭示了信仰之于永恒性英雄的意义。王筠的《交响乐》通过书写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场伟大的战争,既写出了一个民族站立起来的灵魂,又传达了一个爱的主题——沟通人性之爱、人类之爱,表现了深厚的人文主义情怀(朱向前语)。赵大河的《羔羊》以抗战时期腾冲城里诞生的女婴“我”的视角为主线,讲述一个家庭经历的牺牲与救赎,呈现人物身上的高尚情操和内心的道德律令。余之言的《生死叠加》聚焦革命战争中的密码破译事业,讲述敌我双方的密码高手围绕编码与解码、设局与破局等展开的殊死交锋,于人性的幽微中映射出信念的高蹈。韩梦泽的《愤怒的钢铁》以志愿军第九兵团某部一个连队的战斗经历为线索,生动演绎了志愿军战士的战斗经历。小说既有对宏大历史背景的呈现,又有对个体意志和人性力量的彰显。
当代题材的军旅长篇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尤其重视对现实感的建构以及对时代精神的反映。石钟山的《五湖四海》写的是奋斗者的故事,通过主人公刘天右一系列不平凡的经历,描摹出军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曾剑的《向阳生长》以个人成长史写家族史进而折射民族史,既写出一个70后乡村少年杨向阳成长岁月中的压抑与温暖、屈辱与感动,也反映了时代的风云变化。王昆的《天边的莫云》对军队援藏医疗队的艰苦工作和日常生活描写得细腻入微,于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中表呈出高原生活的独特风情,也映衬出军医的坚韧、牺牲与大爱。李伦的《青春绿军装》生动描摹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军旅生活的纯真质朴,抒写出军人的理想信念与奉献牺牲精神。
饶有意味的是,深耕历史题材的小说家们皆秉持现代叙事技艺,这使得他们的作品既厚重磅礴又奇崛瑰丽。《英雄山》采用的灵魂叙事是对“英雄传奇的‘现代性重构’”。《羔羊》中既有现实主义的工笔描摹,也有现代主义的复调、通感与象征,涉及史实的部分一丝不苟,虚构部分又有浓重的魔幻色彩。《生死叠加》更是引入了元小说的叙事策略,作家既是案件当事人又是故事叙述者,嵌套式的叙事视角与错综复杂的故事架构,将幻觉、情绪、传说、迷局、暗示等元素融入了对密码战争的书写。相较于战争历史题材的奇崛瑰丽,2020年的当代题材军旅长篇小说可谓平实中蕴波澜。几部作品大都可视作广义上的成长小说,顺时序地讲述主要人物从懵懂到成熟进而深刻的过程;叙事的笔触如涓涓细流缓缓流淌,给坚硬的故事披上温暖的外衣,温情而诗意地传达出对时代精神的体察与理解。
2020年的军旅中短篇小说整体上呈现出枝繁叶茂的蓬勃态势。
老作家徐怀中的《万里长城万里长》描写了一位奇迹般从“植物人”状态恢复过来的老英雄的幽深记忆和生活情状,文字疏朗,况味深远。朱秀海则以《校枪》《篝火边的曾扩红》等延续着他的“永不妥协”系列创作。前者的故事线索是祖孙两代的价值观冲突,主题则是历史真相不能被扭曲、战争暴行不能被原谅。小说通过“爷爷”的回忆,再现了抗日战争中少年守护洞口、抗击日寇的壮烈场景;同时,面对孙女的无知和遗忘,面对日本人虚伪的隐瞒和不真诚的解释,“爷爷”的反思与批判震撼人心。《篝火边的曾扩红》讲述的是红军长征时期的故事,关乎动摇与坚守、背叛与忠诚。小说中,老红军曾扩红收到一个自称“女儿”的人编写的一本人物传记,故事由此展开。书里书外两个曾扩红重叠又分叉的人物经历,象征了红军的成长与壮大,小说意在为红军铁一般的信仰立碑。两部小说都采用当下和回忆交替出现的叙事策略,回忆既交代前因也为当下情感力量的迸发蓄势。同时,不断陷入的回忆有时直接变成对人物心理世界的意识流叙事。小说语言带有强烈的人物个性色彩,老一辈军人特有的性格和作风也跃然纸上。
中青年作家对战争历史的掘进也收获颇丰。周诠的《龙关战事》书写了战争特殊状态下的人物命运和人物心理变化。田耀武的《宋庄,宋庄》描写了宋庄村民端掉日军炮楼的故事,故事情节紧凑,人物群像丰满。王秀梅《第四个航海人》讲述了“叔叔”这个家族第四代航海人充分发挥个人才智,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传奇故事。李伦的《于此安息》写一位弥留之际的老军人对解放战争中一次战斗的追忆,再现了情势之危急复杂、战斗之悲壮惨烈。孙志保的《玉蝴蝶》写的是一则夫妇锄杀汉奸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吴向东的《葱岭战事》塑造了一位长征时期遗留在路途上的老红军,隐姓埋名帮助解放军消灭残敌的故事。上述作品大都正面描写战争与斗争过程,注重故事情节的精彩与“好看”。此外,较有特色的作品还有陶丽群的《七月之光》与李荃的《断锦》。前者讲述了一位老兵的仇恨、荣耀和尊严,通过与过往经历的和解,老兵重获精神与身体的双重自由;后者则致力于特定时代背景下青年军人的成长过程与心理描写,张扬了人性中的真善美。
中青年作家在书写当代题材时,更加注重与当下现实的同步,显露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美学风格。西元的《春天里》写一名援鄂医疗队的医生扛住家人感染新冠肺炎的精神压力,在点滴付出中化解内心不安并逐渐获得力量的感人故事。小说依靠叙事人“我”的观察和疑惑一步步推进,叙事巧妙且不落俗套。钟法权的《风过昆仑》聚焦部队移防这一特定情境,塑造了旅长冯振东这一典型形象,艺术地展现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顽强作风和奉献精神。韩光的中篇小说《凉州词》,是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纯真年代的深情回望,语言质朴,情感深挚。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对“我”的心理活动描写真实可感、细腻动人。高满航的《夜半无眠》聚焦部队基层,视角独特,以小见大。周继松的《第二战场》描写了转业干部在扶贫事业中磨砺自己、自我实现的心路历程。董夏青青的《礼堂》与《孢子》延续了她一贯的智性写作路子,通过一种极具生活触感的现实描写和富于现代色彩的叙事方法,写出了时代的变化与个人的成长。精确而坚硬的文字中,透露出情感的细腻与柔软,传递的是作家对时代与人性的思考与洞察。
《解放军报》长征副刊的“故事兵阵”专版为军旅小小说创作提供了集中展示的平台。童村的《半块青萝卜》、王筠的《岭上无战事》分别截取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局部片段,描写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摘星》《聆听铁轨的声音》《主发射号手》《跃动的火焰》等作品书写了当下现实生活中的新情况、新状态。超侠的《战士石》在叙事手法、小说结构和军人情感表达等层面都富有创新的锐气,作品也入选了中国小说学会年度小说排行榜。
还有一些当代题材的军旅中短篇小说着重刻画人物,礼赞军营。徐贵祥的《班务会》通过一场特殊的班务会,解决矛盾,争取团结,礼赞了真挚的战友情。文清丽的《她从云上来》《花似人心向好处牵》等仍以戏曲为媒介描绘女军人形象。前者借戏曲小生的视角表现聪颖的空军女飞行员对理想事业的坚守、对爱情的向往;后者则将一位有博士学位的女军官的坚韧品格刻画得栩栩如生。陆颖墨的《丛林海》《海之剑》将海岛军犬“金刚”描写得丰满立体、英勇可敬。石钟山的《大姐的从军梦》《二姐的激情岁月》《福贵大哥》《琴声悠扬》等“哥哥姐姐”系列小说书写了“哥哥姐姐”们在时代大潮中的搏击与沉浮,写出了生命的暖色。曹晶的《永不消逝的电波》书写两代密码机要工作者的情怀,刘晓珍的《香格里拉来相会》描写了亲情的珍贵,李宏的《毛营长的不对称对决》与梁洪涛的《暗光》则注重对军人“硬汉”形象的刻画,钟法权的《三叶岛》以抒情笔调描绘了三位守岛战士的性格与情感,富有象征意味。王昆的《渡海登岛》由对侦察兵的激情想象展开叙事,细节丰富、故事鲜活。曾剑的《哨兵北舞》则诗意地描绘了大学生战士的戍边经历和心路历程。丰杰的《底牌》尝试以日期的错综排列来制造小说的陌生化效果,显露出“新生代”军旅作家的锐气。
小说叙事的技法与作家的文学观念是紧密相连的。整体而言,“新生代”军旅作家对小说形式、语言、技巧的敏感与自觉因应着对新的军旅经验与军营生活的真切体验与观察,这样的尝试也蕴含着新时代军旅小说创作进一步深化、拓展的可能性。(高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