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战歌的力量

来源:解放军报2020-12-23 09:5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18岁参加新四军的沈亚威,是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军旅音乐家。余生也晚,20世纪70年代入伍后,有幸成为原南京军区文化部部长的沈亚威的部下,多次随同他赴战地采风、下连队体验生活。

  有一年冬天滴水成冰,沈亚威给我们讲述了在烽烟万丈、战歌震天的征途中创作《淮海战役组歌》的往事。1948年,在淮海战场,时任第三野战军文工团一团团长的沈亚威同战士们一起在追击敌人。解放大军的铁拳,迅速而沉重地落在敌人头上。敌人动摇了、混乱了、溃退了、逃跑了,我们的部队奋起追击,到处都在喊着:“追呀,追上去!”一股创作冲动撞击、呼唤着沈亚威的心,他和韦明合作的著名歌曲《乘胜追击》就在战火中诞生了。

  当时,我军穷追猛打,敌军狼狈逃窜,铁桥火光冲天,到处炮声隆隆。词作者韦明抑制不住心潮涌动,在战地现场创作了一首歌词。沈亚威十分喜爱这首歌词,伏在门板上挥笔疾书,一气呵成,从“追上去,追上去!”的节奏开始,音乐如贴着地面滚动而来的雷霆由远及近,从弱到强,逐步展开,最后反复时,再加上多声部轮唱,形成了千万人在呼喊、排山倒海不可抵挡的气势……这首《乘胜追击》很快唱遍了整个淮海战场,鼓舞着我军战士们追上去,消灭敌人,夺取胜利。

  讲到另一首歌曲《捷报,捷报,歼灭了黄百韬》,沈亚威激动的神情溢于言表。他告诉我们,当时经过十昼夜的激战,我强大的阻击部队打垮了增援之敌,最终成功地歼灭了黄百韬兵团全部。就在这一天,一个骑兵飞驰而来,一路高喊:“捷报,捷报,黄百韬兵团全部被歼了!”胜利的消息给大家以强烈的感染。沈亚威兴奋地读着捷报,两小时不到,连词带曲,一挥而就。用他自己的话说,“现炒现卖,还滚烫的哩。”后来,《淮海战役组歌》穿过硝烟,越过原野,跨过长江,在战地唱响。

  春风拂面,浪花欢腾。20世纪90年代初,我陪同沈亚威参加“千里海疆行”活动。一路上,他兴高采烈地向我谈起大型歌舞《东海前哨之歌》的创作历程。这是继《淮海战役组歌》后,沈亚威参与创作的又一台重头节目。实际上,他就是这台大歌舞的总策划和艺术总监。

  那是1963年的春天,时任前线歌舞团团长的沈亚威亲自带领创作人员,到东海前哨的东福山岛守备连深入生活,与官兵同吃同住同巡逻。连队进驻小岛后,和渔民联心、联建、联防,筑起了铜墙铁壁,建起了幸福乐园。面对这么好的素材,怎样表现它?歌颂它?内容决定形式,艺术贵在创新。沈亚威大胆创新,决定运用歌、舞、朗诵相结合的形式,有虚有实,虚实结合,搞一台大歌舞。大型歌舞《东海前哨之歌》在1964年全军文艺会演中获优秀节目奖,在南京、北京、上海等地演出,获得广泛好评。这种对歌舞组合模式的尝试,对后来大歌舞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正是在守备连体验生活期间,沈亚威从黑板报上发现了一个名叫张焕成的战士的一首小诗,题为《以岛为家》。沈亚威认真地将诗记在笔记本上。在返回陆地的登陆艇上,沈亚威请词作家向彤把这首小诗改成一首歌词,把歌名定为《战士第二故乡》。这首歌以小见大,把守岛战士与伟大祖国联系起来。沈亚威在登陆艇飞溅的浪花中奋笔疾书,谱好了曲子。这首《战士第二故乡》后来成为一首传唱度很高的作品,成为海防线上守岛官兵喜爱的“岛歌”。

  在采风期间,沈亚威讲得最多的是1964年参加大型歌舞《东方红》创作的过程。那一次,他成功地为毛泽东主席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谱曲。沈亚威告诉我,当时音乐创作组的每一位作曲家都谱了曲,领导小组确定,试唱时隐去曲作者的姓名,择优录用。结果,沈亚威创作的大合唱胜出并入选。

  丰富的战斗经历,使得沈亚威对“人间沧桑”深有体会,因此才能创作出这样激情满怀、深刻动人的音乐。作品恢宏壮丽,展示了壮阔的历史进程,激荡着火焰般的热情。调性转换处的深情歌唱、声部递进的处理,让人感受到震撼心灵的肺腑之声。如今,这首经典作品依然被广为传唱。

  沈亚威生前常说,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从来都是生长幸福的地方。沈亚威视音乐为生命,用心灵歌唱,用热血写作,把军旅生活化作了七彩的音符,融进了奋进的旋律。

  2001年,沈亚威被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音乐家协会授予“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如今,沈亚威已经离开我们19个年头了,回忆起他的音容笑貌,重温他的经典之作,感悟他的奋斗人生,我忍不住几度热泪盈眶……

  在沈亚威用热血和奉献谱写的音乐人生里,忠诚和信仰无疑是其中的最强音。他的音乐作品洋溢着“战斗的抒情”风格,抒发着气吞山河的英雄精神,散发着穿越时空的审美力量。(葛逊)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41场 走进黑龙江哈尔滨

  • 大唐盛礼迎宾 中外嘉宾感受西安文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在15日举行的2024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廷克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商运核电机组共55台,总装机容量5703万千瓦,仅次于美国、法国,位居全球第三;在建及已核准核电机组38台,总装机容量4480万千瓦。
2024-04-16 09:50
最近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在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张冲就会发一个朋友圈。出于对新发现的严谨,团队决定与突变印记领域资深学者、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教授Steven G. Rozen联系,进一步扩大合作。
2024-04-16 09:50
这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我国深海探测将以“梦想”号为重要平台,构建深海地质地球物理探测和钻探技术装备体系,为人类认识、保护、开发海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04-16 09:47
创造一个超大深冷“冰箱”,提供20K(开尔文,20K即零下253摄氏度)以下甚至2K(零下271摄氏度)的超低温环境,并保证百瓦级到万瓦级连续稳定工作——大型低温制冷装备凭借这一能力,被称作“超级低温工厂”。
2024-04-15 14:25
本工作中,研究团队在前期光热电探测器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在具有长波红外吸收能力的柔性聚酰亚胺衬底上构建了碲基热电异质结薄膜,制备出可集成、柔性、可穿戴长波红外光热电探测器。
2024-04-15 09:31
4月13日至14日,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2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在苏州举行,展示了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沿。
2024-04-15 10:23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凭借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多媒体、虚拟现实、计算机视觉、大规模人工智能系统等领域的贡献,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
2024-04-15 09:25
不只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海光源、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大科学装置的运转也离不开大型低温制冷装备。
2024-04-15 09:24
随着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建成并投入商运,我国高温气冷堆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具备产业化推广条件。
2024-04-15 09:23
4月13日至14日,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2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在苏州举行,展示了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沿。
2024-04-15 02:25
4月12日,由该院自主研制的130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圆满完成两次起动地面点火试验。至此,这台发动机已完成15次重复试验和30次点火起动,累计试验时长突破3900秒,重复试验次数突破我国液体火箭主发动机试验次数纪录,为后续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飞奠定基础。
2024-04-15 02:05
目前发现的最早实物是战国中晚期的楚简,其后的秦汉魏晋简牍均有大量出土。1993年出土于湖北荆门的郭店楚简被誉为“改写中国思想史的典籍”,它的问世曾在国内外掀起了一股郭店楚简的研究热潮。
2024-04-12 10:36
冯养坚说,为了让新款手电筒的照明性能达到最优,他们专门组建了产品研发小组,专攻电路结构设计中的难点,“不做到最好誓不罢休”。
2024-04-12 07:14
红火蚁,原分布于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是全球公认的百种最具危险入侵物种之一。
2024-04-12 07:06
很多人都知道,广东深圳是创新之城。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深圳还有一块金字招牌——我国首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设计之都”。
2024-04-12 04:35
3月11日,大连石墨谷碳材料产业新城项目开工活动在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区举行,奏响金普新区的“春日奋进曲”;3月28日,金普新区举办一季度招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2024-04-12 04:35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陈建徽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海南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构建了中国湖泊营养水平历史数据集,时间跨度为1850年至今,由此揭示了我国湖泊营养演变历史,
2024-04-12 04:35
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既遵循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契合我国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和新要求,不仅意味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更体现了未来我国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与当代中国发展实践相结合的时代特征。
2024-04-12 04: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