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抗美援朝,永远的丰碑!
首页> 军事频道 > 正文

抗美援朝,永远的丰碑!

来源:宣讲家网2020-09-21 16:1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岁月流逝,青山依然在。抗美援朝的战火依然历历在目,永不忘怀。在美国近乎丧心病狂对中国发起贸易摩擦的当口,央视电影频道改播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几部电影,包括《英雄儿女》《上甘岭》《奇袭》等。“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向我开炮!”的铿锵声音就像昨天一样在观众耳畔再次响起,其反响依然那样得强烈:抗美援朝,永远的丰碑!

timg

  在刚刚建国、百废待兴、百乱待理的极其艰难的1950年,美国联合另外15国,悍然发动侵朝战争,并把战火燃烧到我国东北鸭绿江畔,美军飞机轰炸我国边境城市,妄图以朝鲜做跳板,将新中国政府扼杀在摇篮之中。在此危难时刻,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明战略决策。“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肩负使命的祖国英雄儿女高亢地唱着志愿军军歌开赴作战前线。战争刚刚打响,1950年11月25日,美国各大报刊刊出《麦克阿瑟将军保证圣诞节前结束战争》《圣诞节士兵可以回家》。然而,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我国志愿军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依靠劣势武器装备,打得“联合国军”一蹶不振,逼迫美国不得不在停战书上签字。“圣诞节攻势”这一战役的名称,成了狂妄自大、极具讽刺意味的笑话。

  这场战争已经过去近70年了,然而在国人心目中,在世人眼界里,却是一座中华民族永远的丰碑!

  一、抗美援朝提升中国自信

  自鸦片战争之后,外国列强不断侵入中国,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日本帝国主义侵入中国,“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标牌矗立在大上海的公园大门口,“支那狗”的称谓响在华夏大地。血染的历史使得中国人缺乏一种自信。而抗美援朝,自此戛然而止。当时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曾说过的话,即认为那是一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敌人打的错误的战争。麦克阿瑟被解职回到美国后不久对这场战争也有了新的看法,认为美国卷入亚洲战争是一种错误的选择。他先后告诫甚至请求两任美国总统肯尼迪和约翰逊,不要再卷入亚洲的战争。 抗美援朝打出了国威,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战场上的胜利使中国在经过几十年的软弱挨打之后获得了精神上的重生。尽管战争打完后中国已是精疲力尽,但在它自己和世界的眼中,它都换了崭新的面貌。”

  的确,抗美援朝的胜利使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这对美国、西欧国家和日本等国的冲击尤其之大。美国学者哈罗德·伊罗生所著的《美国的中国形象》指出“中国军人一直被看作是一群柔弱无力和无能的乌合之众,然而在突然之间他们变成为强有力的危险敌人。”对于外界流传的中国抗美援朝使用的是所谓的“人海攻击”,他引用军史学家安德森的分析,认为“是为联合国军遭受的失败寻找一个借口”。他还引用当时美国最热门的杂志之一《生活》的评价,“雄心勃勃的中国成为一种威胁”。西欧国家对华人的态度,此前长期都是普遍轻视。朝鲜战争以后,他们对华人的态度才变得礼貌起来。至今被认为在二战中是被美国打败的日本人,长期以来对中国的蔑称“支那”,也在新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从日语中消失。曾被美国吓破了胆的日本人,此后对新中国增添了几分尊重。据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时的新闻调查,大多数日本人对中国都有好感。

  抗美援朝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社会各界的民族自信,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作为“领路人”角色的信心。对那些见多识广而且对旧中国黑暗感受更深的中国知识分子,尤其如此。

  出生于日本大阪的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看到某些国人因为中国近百年的落后而以做中国人为耻的现象时,感到忧心不已。而在听到新中国出兵朝鲜的消息后,精神为之一振。著名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梁漱溟,有“中国最后一个大儒”之称。1950年9月23日,毛泽东就抗美援朝问题专门派人征求梁先生的意见,梁先生认为中美双方实力悬殊,不赞同出兵。因为他对旧中国的落后状态有着刻骨铭心的感受,但后来的事实使他信服了,他看到了中国志愿军“在朝鲜刹了美国的威风”,终于感到中国人扬眉吐气,由衷地赞扬:“一个全国统一稳定的政权竟从阶级斗争中而建立,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后来,他又写道:“很久走着下坡路的中国人,自从全国解放后扭转过来走着上坡路”。

  “文学巨匠”巴金在抗美援朝期间两次奔赴朝鲜前线采访:“每天我都感觉到有一种力量在推动我,有一种感情在激励我,有一种爱在我心中燃烧”。

  抗美援朝,使我们中国人民赢得近70年的和平环境,美国再也不敢对我国轻举妄动。联想到今天美国发动的对华贸易摩擦,我们无所畏惧,我们底气十足,我们充满自信,美国佬定会在充满自信的、公平正义的中国人面前低下那高傲的头!

  二、抗美援朝催长中国军力

  中国出兵朝鲜不久,美国的核讹诈便接踵而来。从美国时任总统杜鲁门在1950年11月30日声称考虑使用原子弹,到麦克阿瑟威胁要向中国东北投放二三十颗原子弹,继而在1951年4月派遣携带了核弹头的B-29轰炸机进驻冲绳,还有艾森豪威尔通过印度对中国进行严重的核威胁警告,等等。在一次又一次地破解了这种威胁的同时,中国有了更深层次的考虑,即要完全消除核讹诈,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核武器。美国著名的军事历史学家约翰·托兰说得也颇为中肯:“杜鲁门的原子弹威胁非但没有引起毛泽东的担忧,反被他当成了有用的工具。” 抗美援朝告诉我们中国人,必须拥有以原子弹为其组成部分的核威慑力量,必须提升自己的军事实力。这促使中国下了最大的决心,一定要以举国之力研制出原子弹,用核威慑护卫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受讹诈。

  1952年,朝鲜战争还在进行,中国最高领导层开始筹划原子弹研制。此后原子弹研制一直是中央最高层议事日程中的大事。在此期间,周恩来明确提出了“先抓原子弹”的战略思想。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元帅说:就是当了裤子也要搞原子弹。毛泽东联系到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阻挠解放台湾,又阻挠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恢复,认为美国怕苏联,因为苏联强,美国不怕中国,因为中国弱。1956年9月30日会见外宾时,他风趣地说:“人家看我们不起,而且他们手里还有一个大东西,叫做原子弹。我们连一个小的都没有”。

  抗美援朝使得中国共产党人更为清醒,一定要提升国防实力,一定要搞原子弹。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周光召、朱光亚、王淦昌、孙家栋、郭永怀、王大珩等一批“两弹一星”元勋们,隐姓埋名、无私奉献,终年奋战在人迹罕至的大漠研发第一线。终于在1964年成功发射第一颗原子弹。从英国归来的王大珩说:“100多年来外虏侵略的历史,在中国人的心中结下了太深的国防情结,过去那个有国无防的中国给中国人留下了太多的痛苦回忆。执政后的中国共产党人深深懂得,若不想叫那样的历史重演,就不能只打造自家的围栏,而必须掌握具有威慑力的战略武器,并且越早越好,因为没有人会等你填饱肚子后再来打你。”人们普遍认为,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正是抗美援朝,使得中国重视原子弹的研发,正是抗美援朝催长了中国军力。此后,我国一直做着不懈努力,在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一流国防道路上向前迈进,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所向披靡。“撼山易,撼解放军难”,战无不胜的人民解放军不惧任何来犯之敌。美国胆敢冒犯,胆敢触犯我国核心利益的底线,势必像当年朝鲜战场一样的惨败。

  三、经历了抗美援朝成就中国道路

  一个国家仰人鼻息是没有前途的,一个民族听命于人是没有出路的。要发展、要前进,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走自己的道路。而这,首先离不开政治独立、经济独立和保卫国家的军事能力这三个基本条件。建国后,尽快完善这三个基本条件,是新中国政府的当务之急。

  今天,当我们谈论抗美援朝的重大意义时,如果放到中国道路的视角下思考,有两点是绝不能小视的。一是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第一次敢于御敌人于国门之外。这与日本侵华之初蒋介石政权一味忍让,放弃东北,不准抵抗,简直有天壤之别。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外很多人又把功劳记在苏联的出兵和美国的原子弹上。朝鲜战争爆发了,苏联不想出兵,美国手握原子弹,但是站起来的中国就是敢于硬碰硬,“向西方(在一定程度上也向苏联)证明中国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为了保护国家它将不惜使用武力”。二是中国毅然出兵使斯大林对华援助也开始积极行动起来。这对于刚刚接下旧中国烂摊子的中国共产党,无异于雪中送炭。

  不幸的是,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7月27日朝鲜停战协议签订。赫鲁晓夫上台后,由于多种因素使然,他比较好地落实了1950年毛泽东、周恩来和斯大林那次会谈的成果,例如终结了《雅尔塔协定》中涉及中国的遗留问题,对中国的援助量更大、面更宽。然而,随着自己地位的巩固,他又企图对中国共产党指手画脚。高瞻远瞩的毛泽东主席无时无刻不在维护国家的独立与自主,高度警惕外来势力染指中国领土的企图。中苏裂缝的不断扩大,最后导致1960年初完全破裂。和赫鲁晓夫苏联分道扬镳,九评苏共中央公开信就是明证。可以说这是毛泽东主席决定继续走自己的道路的又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如果那时一切都按照苏联的指挥棒去做,听命于它,其后果无非是中国充其量成为苏联在亚洲最大的卫星国。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最后都会受到断崖式的崩塌以致复兴无望,走投无路。

  因此,从源头上说,抗美援朝对新中国尽快完善政治独立、经济独立和保卫国家的军事能力这三个基本条件,都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一句话,对于走自己的道路,奠定了极为可靠的基础。

  正是走自己的道路,才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有改革开放,才有今天的历史性成就与历史性变革。中国的发展,中国的辉煌,中国的崛起,绝非是外人恩赐的。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摩擦,竟然说:中国的崛起是美国帮助的,中国人过上好日子,是美国人的功劳,这种局面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天下竟有如此不自量力之国,竟有如此狂妄自大之国,这真真为世界史留下天大的笑话!

  抗美援朝,永远的丰碑!发扬抗美援朝精神,同心同德、同心敌忾,学习华为,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坚决打好打胜美国发起的对华贸易摩擦,如此,我们充满完胜的信心! 抗美援朝的历史永远不会被忘记,当年我们的前辈浴血奋战,不怕牺牲,战胜了美帝国主义。全国人民饿着肚子支援抗美援朝前线。中国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现今的和平发展来之不易啊!李俭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 责编:张璋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首对斜拉索成功挂设

  • 江苏古建筑老街区走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2024-04-18 10:11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2024-04-18 10:10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4-04-17 09:10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2024-04-17 09:39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2024-04-17 09:38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2024-04-17 09:38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2024-04-17 09:37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2024-04-17 09:49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24-04-17 09:40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