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视点 > 正文

以坚定决心维护和平

来源:解放军报2020-09-10 10:4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以坚定决心维护和平

——学习习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地认识和平的珍贵。维护和平需要有备战的状态和迎战的实力,必须时刻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

  “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遭受列强的侵略、凌辱、掠夺达百年以上,但中国人民不是从中学到弱肉强食的强盗逻辑,而是更加坚定了维护和平的决心。”习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强调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展示出中国人民维护和平、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地认识和平的珍贵。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反对战争,“以和为贵”“协和万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国虽大,好战必亡”等理念世代相传、绵延千年。抗日战争是日本军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战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和平力量、正义力量的胜利。在饱尝苦难、历尽艰辛,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之后,中国人民更知和平的可贵,捍卫和平的意志愈加坚定、愈加强烈。

  “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也是一条带血的真理。战争与和平是相伴人类社会恒久的一对矛盾。想要和平,就要随时准备打仗;做好战斗准备,才能将战争拒之门外,更好地维护和平。毛泽东同志说过:“你准备不好,敌人就来了;你准备好了,敌人反而不敢来。”和平没有一劳永逸,战争仍然如影随形。今天,世界仍不太平,铸剑为犁的时代远未到来,战争就像悬在人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都可能掉下来。

  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是要用枪杆子维护、用胜利赢得的。当前,我国正处在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一些势力总是唯恐我们发展起来、强大起来,对我们处心积虑地打压阻遏、肆无忌惮地抹黑攻击,一而再、再而三地发起挑衅。“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面对霸权主义,靠示弱不能求得一隅之安;面对强权政治,一味退让只会被人欺凌。前进的征途上,挑战接踵而至,斗争不可避免,同样会有“百团大战”,依然需要“平型关大捷”。作为执干戈以卫社稷的革命军人,肩负着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更应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把抗战记忆化作珍爱和平的动力、捍卫和平的能力,进一步强化斗争精神、打仗思想、备战决心,以枕戈待旦的姿态做好为和平而战、为使命而战的准备。

  维护和平需要有备战的状态和迎战的实力,必须时刻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胜战能力和斗争本领不是天然形成的,需要平时一点一滴地养成、一招一式地锤炼。广大官兵要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必须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从中汲取政治智慧、培养战略品质,掌握立足最坏情况和争取最好结果相转化的底线思维、斗争艺术,不断提升思想站位、拓宽思维视野,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决策部署上来。注重研以寻策,钻研经典军事著作、战史战例,深入研究现代战争制胜机理,从装备之变、战术之变、技术之变研判战争之变,探寻制胜之法。注重发挥好演习演练、比武竞赛、训练考核等“磨刀石”作用,积极构设实战环境,把练指挥、练战术、练技能与练作风、练本领、练意志结合起来,锤炼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过硬素质和顽强意志。同时,还要善于在斗争一线学习斗争,在斗争实践中经风雨、长才干,既活用策略、积极应对,又保持定力、稳控局势,力求经一事长一智,积累一分经验、提升一级能力。

  俄罗斯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说:“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迷失。”聆听和平的钟声,莫忘催征的战鼓。当年,革命先辈有扛得住子弹洞穿、经得起刀劈火烤的硬骨,有风雷撼不动、泰山压不倒的身躯,有苦难拖不垮、枪炮打不烂的品格,他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在今天继承发扬。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应自觉把谋打仗当作习惯培养、把练打仗当作本能强化、把打胜仗当作价值追求,加紧练兵备战、加快提升本领,不管未来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都敢于叫响“首战用我、用我必胜”,始终保持战斗状态、冲锋姿态,真正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顽强斗志和过硬本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打败一切来犯之敌,让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樊伟伟)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首对斜拉索成功挂设

  • 江苏古建筑老街区走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2024-04-18 10:11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2024-04-18 10:10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4-04-17 09:10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2024-04-17 09:39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2024-04-17 09:38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2024-04-17 09:38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2024-04-17 09:37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2024-04-17 09:49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24-04-17 09:40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