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支部队的基层建设“辩证法”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一支部队的基层建设“辩证法”

来源:解放军报2020-06-03 08:2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一支部队的基层建设“辩证法”

  “便向根心见华实。”在武警四川总队调查采访,一路所见所闻新风新貌,总让人想起这句古诗。

  根,深扎在基层;心,紧系于士兵——部队建设方能见华实、结花果。

  基层建设根深叶茂的成果,往往需要一番“水滴石穿”工夫。

  从眼睛到心灵的距离

  说到基层建设,部队官兵大都是从“办了N件大事”“解决N个难题”谈起。

  该总队领导直言,每年都集中财力物力解决一些基层部队的大项难题,其数据亦为可观。但基层建设最有价值的工作,并不在统计数据上。

  “百尔所思,不如所以。”对一线指挥员而言,基层建设必须实实在在地动手抓建。许多工作虽然没必要写在纸上、体现在数据中,却在点点滴滴间关乎基层官兵的冷暖忧乐。

  去年,成都支队政委徐进下连蹲点,见到战士小刘在队列中走路有点跛,本以为是受伤还坚持训练,没想到询问时小刘提高嗓门答道:“是我脚太大,把鞋子撑破了!”

  不合脚为啥不调换?细问才知,小刘是出了名的“大脚板”,配发最大号也不合脚。战士有些“牢骚”之意,徐政委心怀歉疚,他马上让军需部门联系上级和厂家提供特型鞋。

  服装发放时间、数量都没问题,可是否适体只有战士知道。

  徐进把这事向上反映到总队,业务部门给出了从统计表上看不到的问题——“有的是因为官兵对服装型号不了解,有的是因为官兵怕到机关调换来回跑路。”

  为此,他们改进服装发放服务链:从官兵自己测报号码,到在基层中队现场试调,最后仍不合适的由总队安排调换,并送服装上门。

  一些看上去很热闹的数字,实际却没什么热度。

  驻守高原的某中队,多年保持“六菜一汤”传统。一次,刚上任的中队政委肖辉平前往中队“吃碰饭”,他发现连队餐桌丰富,可战士们却没啥胃口——因为饭菜几乎没有一丝热气。

  高原海拔高、四季寒,战士们吃到热腾腾的饭菜才能保证体能。中队充分论证,为各高海拔中队购置、维修一批加热保温餐具,并结合高原气候明确提出:“保证官兵一日三餐高能量、高蛋白摄取,比好看的数字更重要。”

  记者了解到,去年该总队官兵休假率达99%,但也有一组数据引人关注——官兵休满率仅85%。

  如何让部队通过科学统筹、基层减负等措施,使这一统计数据再提升几个百分点,成为该总队的新课题。

  总队一位领导一语中的:“统计数字只是工作的一种记录,基层是部队战斗力基础,眼睛是只盯着数据变化,还是心里想着基层建设实际,一念之间,清晰地衡量着领导干部从眼睛到心灵的距离。”

  “观念的水位”和“基层的水平”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天,某执勤二中队文书小邱到支队办事,进门如沐春风——机关同志张口问好说“辛苦”,又是让座又送水。可是,20分钟过去了,一杯水从热喝到凉,待办的事却迟迟不见有人过问。

  小邱屁股左挪右移,好生尴尬。恰好这时支队政委展国路过,问明缘由,当即令机关负责人停下手头工作,将中队的具体事宜处理完毕。

  事后,机关的同志一肚子委屈:“我们端茶让座态度诚恳,已经给足了面子,反正他们也没啥要紧的事。”

  这事直接上了党委会,大家掰开揉碎了分析:这种透着冷漠的“面子观”,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华而不实的“面子”和居高临下的“架子”,都直接有损部队和谐的上下级关系、军营良好的政治生态。

  既然不是一件小事,支队马上采取解决措施。

  比如,减少报表、通知,不再让基层官兵三天两头往机关跑;再比如,在司务长报账、人员集训等专项活动中,统一派班车接送,机关统一安排办公;基层官兵个人事务实行“预约制”,在预定时间许诺不让官兵“折返跑”……

  几番组合拳打下来,文书小邱笑着说:“如今基层官兵在机关有了‘里子’,当然更有‘面子’!”

  在另一个支队,基层官兵不客气地驳了机关“面子”。

  去年初,为提升政治教育的质量,这个支队精心准备由支队和机关领导担纲主讲的8堂“精品课”。没想到课后讨论,有战士直截了当地说:“不咋样,一桌‘大餐’,还不如我们指导员的‘家常菜’!”

  战士们说,主讲名言典故引用了不少,可就是不接地气——跟中队当下的工作贴不上,离身边的人和事太远。

  这番话让人脸红,却不得不承认战士们讲得在理。展示才华文采是“面子”上的事,结合实际、贴近士兵才是政治教育最重要的“里子”。

  知错就改恰恰最有“面子”。一次党委会上,他们从依靠基层、建强基层原则出发,决定继续培训提高基层政治教员水平能力,当即砍掉了8堂“精品课”,取消了“一揽子”观摩活动……

  拒绝“面子工程”,还需要制度保证。某支队机关按惯例打电话给基层派公差搬运物资,却被官兵们一句话“怼”回来:“没有公差派遣单,谁说也不好使。”

  为了落实为基层减负的要求,总队从基层反映最强烈、最期盼解决的问题入手,推出了一系列纠治措施。严格执行公差派遣制度,就是其中硬邦邦的一条。

  这个支队的领导深有感悟地谈及“观念的水位”——“基层至上,士兵第一”这是个基本原则,如果机关的观念没有达到这样的水位,那么,基层建设的水平也便很难提升。

  让正常的事正常起来

  在基层建设实际中,正常的做法总能让官兵顺心顺气。我们不妨先看看几个小故事——

  南充支队士官小章,刚休假归队就跟干部“顶”上了:休假期间,干部隔三岔五地给他父母打电话,搞得两位老人总担心“儿子在部队表现不好”。

  了解官兵休假情况是组织规定,也是对官兵负责,这些做法按理说很正常。但“一视同仁”往往比“格外关心”更重要,即便是“正常事”也应考虑官兵个人感受。对此,支队政治部门很快改进做法,推行了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得到官兵欢迎。

  达州支队一个干部申请转业,因岗位需要没有批准。不久,部队调职工作开始,虽然他具备条件,但还是有人提出:“他不安心部队工作,为何还能调职?”支队党委在讨论中认为,因家庭有困难而提出转业需求,本来就是干部正当权利,更何况这名同志留队后工作照样干的一板一眼,要是不给他正常调职才不正常呢!

  该支队训练部门,准备调一位有专业器械运动经验的士官当“特战教员”。可那位士官提出,这不是自己特长,希望发挥专业强项。于是,有人议论他“不服从组织安排,应当严肃批评”。出乎意料的是,他的要求竟被采纳了,支队领导直言:“从实际出发的正常要求,当然应该正常采纳。”

  再有,某中队一位副中队长平时表现突出,大家都看在眼里。可为啥年底评功评奖名单里偏偏没有他?了解才知,当时这位同志正好在中队主持工作,尽管群众呼声高,他还是在上报名单时将自己名字划去了。

  对一个有觉悟的干部而言,面对功名的谦让正常,如若一味地让老实人吃亏,就不正常了。中队领导详细地调查清楚缘由,并再度核查基层投票记录,党委决定将其列入表彰名单。

  “心底坦荡天地宽。”总队领导有句话说得透彻:“让正常的事正常起来,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只要没有私心杂念,对人对事不打什么‘小九九’,你就有底气把明明白白的事,做得明明白白。”

  让战士说话不难,难的是说了管用

  在这个总队的不少基层单位,都设有公示栏。这也没什么稀罕的,难得的是,每天晚饭前后,总能看见战士们围观的身影。

  战士们爱看,定然与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比如,万源中队由经委会负责的“每日账目公布”,不仅从不间断,而且从不马虎。中队每天有7名“班排战士监理员”上岗,一日3餐全程监理、严格核账,在当日晚饭前公布。

  与此同时,中队还不定期公示党团员发展和奖励名单、探亲休假人员等7个方面的内容。每一条“张榜公示”内容,必定成为当日中队的热门话题。

  事实上,战士们对部队建设意见,基本上是围绕公示栏上的内容展开的。大家坦荡的评头论足,并不遮遮掩掩的褒贬,说明基层官兵表达意愿的意识强。

  在基层民主建设中,让官兵们张口提意见并不难,但是大家更看重的,则是说的话、提的建议受不受重视、管用不管用。

  “让战士说话”是对基层的尊重,“让大家说了管用”则是领导干部和机关的一种境界、一种责任。

  某执勤中队的目标哨哨兵,屡次因“精神不振”被通报,但有些战士在接受批评时却不服气:“事出有因!”

  支队长黄春雷没有简单地“一批了事”,而是来到这个中队实地查勤。在哨位住了一夜,他的疑惑顿解:这个目标哨位距离中队营区近6公里。夜间哨兵轮岗,一来一回在路上差不多耗费3个小时,年轻战士有时“觉不够睡”。

  问题其实不难解决,况且战士们早就提出过——在哨位的2层清腾一处就寝休息区域,方便执勤哨兵夜宿。一线战士的意见符合实际,他们当即采纳、立马去做。果然,哨兵执勤增加了3小时的睡眠时间,又避免了走夜路的安全隐忧,执勤效率更高。

  让战士说话有用管用,他们对基层建设的热情就更高。

  前些年,宜宾支队下辖几个中队干部跟训率低。工作组一到,战士们就七嘴八舌地为基层干部“鸣不平”——每周要开六七次会,每天要处理10余份文电,哪有时间跟训呀?

  战士们直接把“板子”打到机关身上了,但一条条捋下来,不能不承认,打得很准。接下来的3年时间,这个支队党委每年的“一号文件”,主要内容都是倾心关爱基层,依靠政策制度大力为基层减负。

  战士们的意见,对部队建设也实实在在地管用。年初,在上级组织的按纲建队考核中,支队党委机关组织民主测评时,基层官兵的满意度再创新高。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对各项工作纵论横议、畅所欲言,体现了战士们对部队建设的关心,是一种值得欣赏的政治热情。有如春风拂面,领导和机关,就得当好这个“栽柳”引风之人。

  基层难题不仅“必答”还要“抢答”

  采访时听到一个说法——对基层建设的难题要“抢答”。

  这可不是游戏竞赛,而是指但凡基层有了问题,不管是不是工作范围之内、在不在计划之中,必须随时随地发现,随时随地解决,谁也别想“绕道走”。

  某执勤中队驻守在离机关140余公里的一个山村。去年,总队按纲建队考核组来到中队。第一天军事体能考核刚结束,考核组领导就铁着脸,把中队长杨俊找了去。

  原来,工作组成员在洗漱间洗漱时,发现从两个“巨无霸”水桶里放出的水都是浑浊的,便认为是中队工作“有问题”。

  杨俊满脸委屈地解释:“中队驻地偏远,没有自来水,洗漱只能从山上引水,偏偏昨晚下了一场雨……”

  面面相觑,工作组的同志羞愧地对中队官兵表态:“虽然这件事不在计划中,但我们马上解决!”

  工作组人员将问题直接带到了总队党委会上。经过2个多月的努力,他们铺设出一条专用水管,把自来水接到了中队。

  倡导官兵在工作中主动“抢答”的人,自己必须首先成为给基层建设排忧解难的“抢答”选手。

  南方高湿气候条件下,官兵参加高强度训练易患热射病。

  “关乎官兵健康的事就不是小事。”总队领导多次协调驻地医院,将专家请到部队,专门为负责训练的带兵人上课,帮助他们熟悉预防救治措施。

  领导和机关的工作要有规划,一旦发现问题在“眼皮子”下冒出来了,就不能“按部就班”。这种情况下,进行“抢答”是一种勇于担当的责任心,也是改进作风的导向。

  新兵入伍,第一次实弹射击和手榴弹投掷需要机关同志到场。正值机关工作任务最重的时候,按照惯例,只能让新兵训练“等一等”“拖一拖”。

  面对基层工作难点,总队机关又一次进行“抢答”——会议改期。“对于新兵军旅人生重要的入伍第一枪、第一弹,必须保障好。”该总队领导说。

  送温暖者自己要有热度

  有句话说得好:“给基层送温暖,首先自己心里要有热度。”

  具体到每一个官兵、每一个家庭,具体问题千头万绪,解决起来绝非易事。该总队提出这样一个标准——解决基层官兵问题不一定十全十美,但一定要尽心尽力。

  一位战士患病住院,所属支队党委获悉后,采取一切方法救治,并依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申请困难救济,帮助年轻战士鼓起勇气战胜病魔。

  签约合作“法律拥军”、随军家属就业专场招聘、转业干部推荐安置……走马基层一线,一项项暖心惠兵工作,让基层官兵成为改革成果的受益者。

  更多“微改革”让制度充满温度。驻扎高原的某支队山高路远,行程常因风雪受阻。根据实情,总队研究推出探亲假期,还为每名休假官兵延长2天“路上时间”;推行“休假清单”制度,每年分几个时间段督促检查。

  暖人先暖心。小事虽小,却让人从中感受到温暖与真诚的力量。都说为基层服务,服务首先要建立在真心实意的基础之上。不仅要教育官兵热爱军营,而且让他们感受到军营大家庭的温暖;当你把战士当亲人,向他们伸出双手,他们才能把军营当成家……

  或许,这就是一支部队基层建设的“辩证法”。

  吴 敏 姜永安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联合国中文日活动走进巴西里约热内卢

  • 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2024-04-18 10:11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2024-04-18 10:10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4-04-17 09:10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2024-04-17 09:39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2024-04-17 09:38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2024-04-17 09:38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2024-04-17 09:37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2024-04-17 09:49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24-04-17 09:40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