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记火神山医院感染七科一病区主任护师陈红
首页> 军事频道> 军旅人生 > 正文

记火神山医院感染七科一病区主任护师陈红

来源:中国军网2020-03-23 19: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四度出征,再为党旗军旗添光彩

  ——记火神山医院感染七科一病区主任护师陈红

  ■汪学潮 孙先鹏

  “46床患者邓大爷气道痰液过多,严重影响呼吸,血氧饱和度掉得厉害,急需插管吸痰!”

  “他鼻中隔弯曲严重,插管非常困难!让我上……”

  3月17日上午,在火神山医院七科一病区病房里,陈红听到呼叫,就一路小跑赶了过去……

  一个多月来,看着她冲锋的身影,记者心里一直在问——

  这就是那个主动请战赶赴小汤山,第一个进“红区”接收“非典”患者的小汤山医院一病区护士长陈红吗?

  这就是那个主动带队奔赴汶川震区,第一个挺进深山救治伤员、送医送药的北川医疗队护理部主任陈红吗?

  这就是那个主动请缨远赴非洲利比里亚,第一个护理“埃博拉”患者、直面生死考验的陈红吗?

  是的,就是她!这位有着39年军龄、35年护龄、57岁的白衣战士,四度请战出征的北部战区总医院麻醉科主任护师陈红!

  接到号令,就会请战出征

  打预防针。

  “我是军人,我请战驰援武汉!我是党员,我请战驰援武汉!我有经验,我请战出征武汉!”时间倒拨到今年大年初一的早上,除夕夜得知紧急驰援武汉的消息,陈红第一个将写有3条硬核理由的请战书,送到了北部战区总医院值班院领导的手上。

  这一幕,与陈红2003年请战赶赴小汤山抗击“非典”、2008年请战奔赴汶川抗震救灾、2014年远赴非洲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时的情景,惊人相似。

  递交请战书后,有着强烈预感的陈红,紧急准备出征的物资,翻看“抗非”“抗埃”日记,整理出了个人防护装备穿脱细节及患者救治流程。紧前筹备期间,她主动担起了医疗队总护士长的角色,严格要求和规范护理人员防护和操作、组织护理防护训练考核。

  2月2日,陈红飞抵武汉入住宾馆放下背囊,就首批进入还在建设中的火神山医院,紧跟着施工工人检查,指出多个关系到患者救治能否进行、医院人员是否安全的问题。尽管医院没有任命她任何职务,但她依然这样坚持了3天2夜,死盯死守工程问题,反复打扫病区环境,直至达到救治所需和防控要求。

  2月4日上午,火神山医院接收首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为消除部分医护人员的心理恐惧,她不顾疲劳,做好自身防护后,又逐个检查参加收治患者医护人员防护的严密性,确保无问题后,自己首先走进了病房,其他医护人员也跟着进了“红区”,她把首例患者接进病房后,护士们也放心大胆的迎接患者。护士们说:“陈红参加过‘抗非’和‘抗埃’实战,有她把关心里踏实了!”

  57周岁的陈红,是火神山医院护理队伍中年龄最大的队员。她荣立过二等功、荣获过“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被国家七部委表彰为“埃博拉疫情防控先进个人”,原单位上报她2019年底退休。有人问她本来可以等着功成身退了,为啥又第四度请战出征战疫情?陈红的回答很实在:“因为我比大多数人都有经验!我去就多一分希望、少一分风险!”

  危急时刻,总要冲锋陷阵

  护理危重患者。

  是的,陈红虽然在火神医院只是一名普通的护士,但危急时刻,她总会冲锋陷阵显身手。

  46床的邓大爷是一名重症患者,气管内痰液较多,严重影响正常呼吸。3月14日中午,邓大爷呼吸困难,脸色青紫,口唇发绀,血氧饱和度很快就掉到了70%。值班的年轻护士拿着吸痰管,从鼻腔插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情急之下,刚请领完医疗耗材的陈红来不及吃午饭,便紧急穿戴防护装备,主动请缨进入病房给邓大爷插管吸痰,她拿着吸痰管试了几次,都感觉鼻腔里面阻碍,用应急小手电照射检查才发现原来邓大爷的“鼻中隔”弯曲严重,鼻腔插管相当困难。

  “大爷,我给您吸痰,您配合我一下,我轻轻地吸……”陈红仔细查看后,发现鼻腔稍上位置没被挡住,只见她拿着吸痰管稍微向上倾斜了一点,便顺利插了进去,直达气管深部开始吸痰,同时为邓大爷翻身扣背,随着大量痰液被吸出,邓大爷的呼吸逐步恢复正常,血氧饱和度也随着回升到了95%。

  没想到才过了3天,邓大爷又被痰液阻碍了呼吸,情况比上次还要危急,陈红只好再次“出手”,经过短时快速吸痰,患者的呼吸音变得清晰起来,最终化险为夷。

  气管插管和吸痰风险性很高,如果此时患者咳嗽喷出飞沫,极易令医务人员受到感染。但陈红每次都有勇气选择冲锋陷阵,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凭借过硬素质和丰富经验,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第一次进入利比里亚“埃博拉”确诊患者病房时,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瘫软在床上,枕边一滩呕吐物,全身除了一个纸尿裤什么都没穿,拉的“水样便”顺着腿都流到了床单上。大家都知道,眼前的纸尿裤哪里是纸尿裤啊,分明就是储存埃博拉的“病毒库”。正在大家都在迟疑的时候,陈红和战友张怡交换了一下眼神,快步上前,取下纸尿裤、清理粪便、消毒包扎,全程不过10分钟。在场的世卫组织官员向陈红她俩竖起大拇指说:“中国护士,OK!”

  敢于冲锋陷阵的底气是什么?

  陈红说,是10多年在手术室和ICU重症监护室当护士长练就的过硬技能,是抗击“非典”时形成的护理操作规范。

  护理患者,就像侍候亲人

  为患者换纸尿裤。

  “丁奶奶,您想排便啊?别动,我抱您下床……”

  3月18日上午,陈红刚进“红区”查房,走到37床患者房间,发现91岁的丁奶奶只往床边挪身体。陈红感觉老奶奶想排便,便呼叫值班护士前来帮忙。她俩协力把丁奶奶抱下床,扶着坐到便器椅上。丁奶奶排便之后,陈红又帮她清洗,那个细心劲儿,就跟女儿侍候妈妈一样。

  “是的,丁奶奶比我妈妈年龄还大,必须像亲妈一样侍候!”陈红告诉记者,多年以前,她妈妈患“出血热”住院。正在医院实习的陈红为了护理妈妈,硬是在短时间内练就了全套防护装备穿脱技能、掌握了护理操作规范,还形成了默契的 “护患心灵感应”。

  侍候完丁奶奶,陈红挥手告别时,丁奶奶冲她挥了一下手随即又停了下来,马上意识到她还有别的事情。结果一问才知道,丁奶奶手脚不太利索。11点多钟,陈红感觉丁奶奶吃饭可能比较费劲,又返回给她喂饭。丁奶奶抓住她的手说:“谢谢你了!你比亲闺女侍候的还细心!”

  “传染病房的患者,没有亲人陪护,最需要的就是亲情呵护。”陈红是这么说的也一直在这么做。2月14日,病区收治了一位84岁高龄、全身瘫痪不能说话的女性患者,当时患者身体极度衰弱,眼睛都抬不起,体温38.6℃。查体发现老人无法进食、无法排泄,她马上为老人导尿、下胃管。为了及时保证老人营养补给,她又立即与后方医院营养科联系,请营养科专家立即针对老人的病情制定了多个营养配方发过来,及时保证了老人的饮食,为患者救治和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像这样把患者当亲人的精心护理,陈红不仅自己做,也指导感染七科的护士这样做。她说,在这种特殊的病房里,没有护工、没有家人陪护,医护人员就是患者唯一的亲人!她要求所有护士都把患者当亲人一样对待,精心护理耐心侍候,安慰鼓励他们增强信心,配合医生治疗,医患相处的像一家人。很多患者都说她对待患者比亲人还亲!

  疫情不止,战斗不息。在火神山医院的抗疫战场上,陈红慎终如始战斗在平凡岗位上,虽然比较疲惫,但她仍然在坚持!她说:“我第四次请战来武汉抗疫情,不为别的,只想在脱下军装之前,以军人的身份,再为党旗军旗添份光彩!”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南茶北种”富农家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团结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4-04-17 09:10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2024-04-17 09:39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2024-04-17 09:38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2024-04-17 09:38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2024-04-17 09:37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2024-04-17 09:49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24-04-17 09:40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在15日举行的2024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廷克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商运核电机组共55台,总装机容量5703万千瓦,仅次于美国、法国,位居全球第三;在建及已核准核电机组38台,总装机容量4480万千瓦。
2024-04-16 09:50
最近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在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张冲就会发一个朋友圈。出于对新发现的严谨,团队决定与突变印记领域资深学者、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教授Steven G. Rozen联系,进一步扩大合作。
2024-04-16 09:50
这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我国深海探测将以“梦想”号为重要平台,构建深海地质地球物理探测和钻探技术装备体系,为人类认识、保护、开发海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04-16 09:47
创造一个超大深冷“冰箱”,提供20K(开尔文,20K即零下253摄氏度)以下甚至2K(零下271摄氏度)的超低温环境,并保证百瓦级到万瓦级连续稳定工作——大型低温制冷装备凭借这一能力,被称作“超级低温工厂”。
2024-04-15 14:25
本工作中,研究团队在前期光热电探测器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在具有长波红外吸收能力的柔性聚酰亚胺衬底上构建了碲基热电异质结薄膜,制备出可集成、柔性、可穿戴长波红外光热电探测器。
2024-04-15 09:31
4月13日至14日,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2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在苏州举行,展示了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沿。
2024-04-15 10:23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凭借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多媒体、虚拟现实、计算机视觉、大规模人工智能系统等领域的贡献,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
2024-04-15 09:25
不只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海光源、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大科学装置的运转也离不开大型低温制冷装备。
2024-04-15 09:24
随着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建成并投入商运,我国高温气冷堆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具备产业化推广条件。
2024-04-15 09:23
4月13日至14日,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2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在苏州举行,展示了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沿。
2024-04-15 02:25
4月12日,由该院自主研制的130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圆满完成两次起动地面点火试验。至此,这台发动机已完成15次重复试验和30次点火起动,累计试验时长突破3900秒,重复试验次数突破我国液体火箭主发动机试验次数纪录,为后续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飞奠定基础。
2024-04-15 02: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