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潜行,也是一种“冲锋”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潜行,也是一种“冲锋”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4-03-12 09:45

  “报告‘艇长’,疑似‘敌’舰艇的微弱信号消失!”“立即转向,继续跟踪搜索!”初春,青台山畔,海军潜艇学院某实验室里正上演一场激烈“鏖战”。

  来自各潜艇部队的学员们组成攻防战术小组,在副教授李祥珂的指导下专注操纵着战术模拟训练系统。学员们紧盯局势综合研判,锁定目标发起攻击后,又迅速采取果断措施规避对方打击。他们的优异表现,让李祥珂看到了学院课程改革的实效,也看到了这群年轻学员走向深蓝战位的模样。

  从直面斗争的一线部队,到培育“水下尖兵”的院校讲台,李祥珂转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向海图强的信念。多年军旅生涯,在筑牢深海长城的事业中,他聆听和见证了许多动人的奋斗故事。让我们跟随他的讲述,走近那些默默奉献的潜艇兵,走近那些为伟大事业而不懈努力的人们。

  ——编 者

  潜行,也是一种“冲锋”

  ■李祥珂

  【主讲人名片】

  李祥珂,海军潜艇学院某教研室副教授。执教16年,长期从事水下攻防战术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编撰专业教材及专著7部,承担部队多项条令法规编写任务。曾获军队级教学成果奖、军事理论优秀成果奖等奖项。

a2a919d31ececfc251ee35f84984c882.jpg

  新学期伊始,海军潜艇学院组织开展“荣誉背后的故事”专题教育。王永浩摄

  在黑暗的深海向你敬礼

  “不要问我在哪里,问我也不能告诉你;你说你听不到我的豪言壮语,我只能告诉你我在大洋下向你敬礼……”

  多年前,从我成为一名潜艇兵开始,这首歌的旋律就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它是潜艇艇员在深海坚守战位的真实写照,每次听到它,我的思绪都会回到那段在潜艇部队的难忘时光。

  2002年,从海军潜艇学院毕业的我走上战位,接过了副航海长的“钢枪”。虽然在军校时学习了不少专业知识,但真正踏上潜艇,艰苦的环境和高强度的任务对我来说仍极具挑战性。

  大海有着广阔浩瀚的壮美,但在海面之下,四处潜伏着“水下断崖”、湍流和暗礁,潜艇航行始终处于重重危机之中。艇内舱室逼仄狭小,而我的阵地,是一张小小的海图桌。我的工作内容之一是拟制航行计划、标绘航路位置,精准测算各种数据并及时调整航向。

  每次值完更,我会回到固定在舱壁上的、仅比肩膀稍宽些的吊铺上睡觉。常常我刚一躺下,还能感受到铺上留存着之前战友休憩后的温热。因为空间限制,艇上床铺的数量很少,艇员们会在同一张铺上“无缝衔接”式休息。出航时,淡水的使用更是严格限制,我们每日的洗漱用水只有一个茶缸的量,洗澡更是一件奢侈的事。

  第一次潜航的我,对各海域海情的掌握还不够扎实,常被各种数据弄得焦头烂额。当初来乍到的新鲜感消退后,在高度紧张的工作节奏下,我有些扛不住了。因为长期封闭在不见阳光的幽暗水下,分不清黑夜还是白天,我的生物钟变得紊乱,加上对能力差距的焦虑,整个人看起来有些恍惚。

  “来,给你看张老照片!”一天,我正望着海图桌上的图纸发愣。艇长径直走来,把一个贴有泛黄图片的剪报本放到我面前。他指着的那张照片上,几名身穿老式军装的官兵站立在停泊的潜艇前。

  “他们就是创造了世界潜艇长航纪录的艇员们。这张照片,是他们出航前拍摄的合影,也被他们当作誓死完成试验任务的遗照。”艇长说。

  那一年,该艇接到最大自给力试验任务,要在没有任何外界补给的情况下,测试能否达到核潜艇设计的连续航行90昼夜的目标。90天长航,对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都是严峻的挑战,不少艇员出现失眠、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等表现。同时,面对设备故障等紧急险情的发生,他们还要顶住巨大压力。任务全程,艇员们心中始终绷着一根弦——必须完成任务!最终,他们不仅打破长航纪录,还同时开创了某项训练机制。

  “我们的战位看似很小,但我们每一个动作细节,都牵动着国家利益,所以我们必须要熬得住!”艇长郑重地说。

  这次谈心令我深感触动,在茫茫大洋里,我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支撑着我。之后,我逐渐调整好状态,沉下心来扑在一张张海图上,通过战位上的不断磨练,业务能力得到快速提高。

  在潜艇部队的那几年,亲友们都叫我“消失的神秘人”。执行任务时,我们既不能告知自己的去向,也不能对外联络。为了更多人的美好生活,潜艇兵甘愿在黑暗里默默潜行。

  我永远为自己曾是一名潜艇兵而感到自豪。在阳光照耀不到的水下,在人们看不到的遥远深海,总有那么一群钢铁身影冲锋在前,用最忠诚的守护向祖国和人民敬礼。

5cd5671aaeb1fe0c9e70d6cdd3a94d7f.jpg

  海军潜艇学院潜艇攻防课上,学员们操作模拟器进行攻防演练。王永浩摄

  一台见证几代人接续奋斗的模拟器

  2004年秋,为了提升打赢本领,我回到潜艇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

  重返校园,我看到无论是满头白发的资深专家,还是朝气蓬勃的青年骨干,在教学和科研的双轮驱动下,带着学员们一起聚焦打赢谋战研战。这让我意识到,为了打赢这个目标,除了前方冲锋陷阵的官兵,背后还有许多人在为打造一支胜战之师贡献智慧和力量。

  胜战必先育才,成为一名教员的想法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毕业后,我站上了三尺讲台。

  初执教鞭,我深感育人责任之重,经常向学院的前辈们请教。一个清晨,教研室主任李长军约我在校园漫步谈心。

  我们走进院史馆。馆内,一套刻着岁月痕迹的“大家伙”吸引了我的注意,上面繁杂的电线和陌生的外文令我十分好奇。“这是学院第一台战术教学模拟器。”李主任告诉我。

  20世纪50年代初,学院刚成立不久,只有一台从苏联引进的攻潜教练仪。因各种原因,苏联专家多次来校安装调试都没有成功。这套有着150多条电缆、3000多个接头的庞大设备,不仅占用资金、场地,还不时造成全校大停电,令大家心急如焚。

  “战斗力提升的要求如此紧迫,绝不能这样白白浪费时间!”当时的实验员江遇期决定自己动手调试,誓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江遇期开始没日没夜地查找资料学习研究,经过半年奋战终于成功让设备投入教学使用。同时,江遇期没有停下脚步。他紧接着根据修理调试的体会,手写了10万多字的操作指南和课程讲义,使学员训练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后来,江遇期经过不懈努力,又研制了更为先进的攻防教练仪。

  “许多官兵都接续投身到这套教学仪器的研发中。”李主任说,“虽然它的外观、系统和名称不断迭代升级,但其蕴藏的‘助力制胜战场’的信念始终在延续传承。每当遇到科研难题,一想到江遇期前辈曾跟我们在同一个专业教研室工作,大家就会重新点燃斗志。”

  回到实验室,看着现在那台已装载新版系统的训练模拟器稳定运行,我的心中也似乎有一团火焰在燃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崭新的使命任务,我深知自己必须跑好手中的这一棒。

  几年前,为进一步对标实战,改变一部分官兵重攻不重防的作战思路,学院计划进行课程改革——把《潜艇战术》和《潜艇攻击》这两门“老牌金课”合并为《潜艇攻防》,将防御理念提到重要高度,并在教学时与攻击有机融合。

  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员,我深知其中的困难。“学院侧”,需要融合两个专业团队意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造实验场地等;“学员侧”,需要扭转任职培训学员早已养成的战术习惯,这是不小的考验。

  但是,教研室没有人打退堂鼓,我和战友都在为这次改革兴奋不已,决心竭尽所能打好这一仗。

  如今,我们课程中涉及的模拟训练设备不仅在学院里配备,还配发各潜艇部队。我作为专家到部队调研,经常看到官兵们在这套训练系统上练兵。

  模拟器上的灯光静静闪烁着,望着它,我脑海中重叠了许多形象。从岸上到深海,一代代官兵正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拼搏,为心中梦想不懈奋斗。

  “百人同艇”凝聚团结力量

  每一名潜艇兵的骨血里,都深深融入了团结作战的精神。

  随潜艇出海,可谓是“百人同操一杆枪”。上到艇长,下到普通一兵,都是抵命相依的兄弟,大家相处融洽、配合默契,把力气拧成一股绳往同一个目标使。

  潜艇掉深,算是航行中最为危急的情况之一。我在教学时,也常向学员们讲起官兵实施潜艇掉深自救的故事。

  2014年的一个午夜,我军某潜艇正在水下潜航。当时,部分官兵已经休息。突然,潜艇遭遇海底断崖,急速向海底下坠。

  值更艇长火速下达排水、加快航速等口令,然而艇体不仅没有停止下沉,被喻为“潜艇心脏”的主电机还突然“骤停”。随着一声巨响,主机舱尾部也出现破损,高压水柱急速喷射进舱内,情况万分危急。

  生死关头,电工班长同两位战友立刻关闭水密门,毫不畏惧地把自己封闭在这段海水喷入的“死亡空间”,互相配合进行堵漏。与此同时,所有艇员全速冲向各自战位,根据指挥员接连下达的数十道口令进行操作。他们并肩战斗,没有丝毫误差地关闭了近百个阀门开关,操纵了数十种仪器,用时仅180秒,成功将潜艇挽救。上浮至水面后,在主电机仍旧故障的情况下,艇员们边维修边执行任务,最终圆满完成了出航使命。

  “能够在危急时刻沉着应对、化险为夷,靠的不是哪一个人,而是全员的力量。”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我,不仅引用这段实例让学员们感受战斗精神,更以此来激励自己的团队。

  此前,为紧贴实战提升潜艇连续值班作战能力,我和学院作战指挥、武器控制等多个专业的教研人员组成课题小组进行相关研究。

  研究开展后面临不少难题——数据涉及各潜艇部队的所有艇型,不仅信息量十分庞大,还夹杂着各类干扰信息,需要研究人员到各地进行收集,并逐一细致分析;课题时间跨度长,不同部门的组员都需兼顾其本职工作……

  这种时候,更彰显了团结的力量。作为课题牵头人的我,会定时召集组员梳理任务,统筹资源。让我感到欣喜的是,大家不论来自哪个部门,不论职务资历,都能够融洽地互相支持,依据分工闻令而行。跨专业碰撞出新火花,组员们释放自己的能量,推动课题研究有序进行。

  前线或后方,校园或部队,都有官兵们并肩战斗的身影。现在,我跟随“钢铁巨鲸”出航时,艇员们会主动分享他们关于某项课题的诉求和想法,也向我们请教院校里最新的研究成果为自己“赋能”。所有人都在为战斗力提升这一目标而奋斗,作为其中的一环,我能时时感受到发生在身边的执着努力和拔节成长。

  去年暑假期间,我和来自军地多家单位的专家热烈讨论着某研究方向。一则潜艇部队顺利完成实弹训练的新闻在屏幕上弹出,那是我作为院校专家指导参与过的一场实战化训练。

  视频中,黝黑的潜艇在湛蓝海面划出一道洁白尾迹,又隐入深海。我知道,在那奔向胜战的航道上,有许许多多心怀使命的人们在砥砺奋进、默然前行。

  (徐梦函整理)

  听课留言板

  信仰之光闪耀大洋

  ■高 密

  漫漫征途上,信仰是照亮我们前行的灯塔;复杂考验面前,信仰是我们保持定力的压舱石。执掌国之重器,须有如磐信仰。驾长鲸游弋大洋、戍守海疆,必须具备忠诚之魂、精武之力、坚韧之姿、奉献之心。

  近年来,海军潜艇学院聚焦水下作战,坚持依艇建院,把潜艇部队战备成果、特色文化和官兵精神特质作为培育学员的重要教育资源,着力培养具有“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能打胜仗的过硬本领、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的新时代强军骨干。

  学院通过将潜艇部队官兵建功岗位的英雄事迹引入课堂,让学员在身边榜样、眼前英模的引领下扛起使命与责任的重担;坚持传承创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全覆盖落实课程思政要求,让学员在潜移默化中提纯政治品格,锻造胜战智才,催动奋发心劲。

  受命忘其“难”,临阵忘其“惧”,受惑忘其“私”,信仰总是在关键时刻显示出非同一般的力量。心怀对万里海疆的赤诚热爱,一代代教员和学员秉持坚定信仰,不断求索胜战之道、创造制胜之能。在同一种使命的感召里,在同一个梦想的指引下,在同一份事业的操守中,坚持为战育才,通过接力奋斗,我们在看不见的地方,共同构筑一道坚不可摧的水下长城,让信仰之光闪耀深海大洋。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年来,国产科幻影视剧《流浪地球2》和《三体》火热“出圈”,获得全球关注。
2024-04-30 03:05
酚醛树脂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人工合成塑料,自诞生以来已经历了一个世纪。
2024-04-30 03:05
近日,云南农业大学盛军、田洋教授课题组突破核桃油抗氧化难题,研发出替代植脂末的核桃植物基奶粉,并实现成果转化和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食品工程学报》发表。
2024-04-30 03:05
有一个名字,总是让人心生自豪——广袤大地纵横驰骋,“流动的中国”以最直观的方式,将“中国速度”呈现给世界。
2024-04-30 03:05
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活动现场,多项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数据要素、生态培育、产教融合、场景应用、监管治理等多方面成果精彩亮相,百余位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围绕大模型、具身智能、可信AI等国内外前沿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2024-04-30 03:05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近期推出的《科学教育提质正当时》系列报道,从师资培养、课程设置、资源建设等多方面,对如何更好进行中小学科学教育展开了持续讨论,并提出了一系列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建议,在科学界、科学教育界引发热议。
2024-04-30 03:30
“中国共有独角兽企业369家。《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4年)》由中关村独角兽企业发展联盟联合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长城战略咨询、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共同发布。
2024-04-29 10:09
截至目前,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将于4月30日乘坐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
2024-04-29 10:07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创新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提升生产力整体水平,推动航空产业加快发展。
2024-04-29 10:06
以前,铸钛大炉坩埚容易损坏,需要每月更换一次,公司每年需要投入不少资金购买新坩埚。我和设备专家一起夜以继日地攻关,终于编制出了一套新的铸钛炉熔炼操作法,提高了坩埚使用率,每年可节约坩埚费用50万元左右。
2024-04-29 10:05
2024成都世园会开幕以来,邛崃分会场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迎来游客参观热。 借着成都世园会的契机,成都梳理整合龙门山生物多样性资源,规划建设了占地1172亩的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无边界地呈现龙门山生物多样性。
2024-04-29 10:04
令张治国兴奋的是,武王墩一号墓椁室盖板上已发现和采集墨书文字100多句、近千字,是典型的楚系文字。“对于南方潮湿环境下考古出土的丝绸保护而言,从饱水到干燥的过程,可以说是生死攸关。
2024-04-28 10:23
对此,《指导意见》明确了依法合规管理数据资产、明晰数据资产权责关系、完善数据资产相关标准、加强数据资产使用管理、稳妥推动数据资产开发利用等12方面主要任务。该负责人表示,为加强数字资产管理,《指导意见》突出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确保安全与合规利用相结合。
2024-04-28 10:19
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战略,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顶层设计。
2024-04-28 10:17
复旦大学邯郸校区的一个小院里,藏着一件“镇院神器”——上海电子束离子阱装置。
2024-04-28 10:04
4月19日,元阳县沙拉托乡松树寨村的村民在哈尼梯田开展春耕播种。(张艳 摄)  在元阳县沙拉托乡的哈尼梯田缓冲区,当地举行“开秧门”活动,村民们在田间地头祈福,他们载歌载舞,迎接春耕的到来。
2024-04-28 10:03
研究人员表示,马岭河小苦荬的发现,表明兴义世界地质公园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值得开展进一步系统性的调查研究。
2024-04-28 09:59
从1999年起,有着“神箭”称号的长二F火箭全程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每一步。它用100%的成功率,为航天员搭建出一条安全“天梯”。
2024-04-26 09:33
近期,人工智能(AI)+机器人赛道广受关注。尤翔宇表示,梳理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发展脉络,主要有底层硬件、运动控制和具身智能3条路线。优必选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公司将聚焦人形机器人的三大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
2024-04-26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