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天路“驿站”,高原军人永远的“家”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天路“驿站”,高原军人永远的“家”

来源:解放军报2022-06-27 09:06

天路“驿站”,高原军人永远的“家”——

风雪征途,愿为你守候温暖四季

晚饭后,童伟强和军犬的闲适时光;

蓝鸿杰在阳光大棚照看他栽种的花;

鹿武亮在维修架线。

  温暖。

  天路上的“家”。

  擦拭太阳能电池组。

  修剪绿植。

  穿行新藏线,一重风雪一重山。耸峙的雪山、荒凉的戈壁、令人窒息的高原反应……这一切对行走天路的军人来说都是考验;而一杯热茶、一盘饺子、一声问候,都足以抚慰“天路旅人”那一颗疲惫的心。

  奔走天路,温暖便是这般不期而遇。上世纪70年代,新疆军区某旅官兵进驻新藏线,在保障高原部队通信畅通的同时,敞开怀抱“开门迎客”,为沿途过往军人洗尽尘埃、送上温暖。在许多战友心中,一座座守候在群山之间的机务站就像天路上的“驿站”,是高原军人永远温暖的“家”。

  天路遥远,边关有家。“无论多晚,家里始终有一盏灯为你照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千里新藏线“第一站”——新疆军区某机务站,走近机务官兵和他们营造的这个“家”,聆听他们关于“坚守”的故事。

——编 者

  风雪天路,总有一个地方给你送来温暖

  “风雪天路,总有一个地方让你歇脚,给你送来温暖。”这是从陆军军事交通学院毕业,来到南疆军区某团任副连长的宋琢听过最有诗意的一句话。

  说这句话的人是一位常年行走高原的汽车兵。从副驾驶座位上望去,在窗外苍茫景致映衬下,老兵说话时眼中绽放的柔光,让宋琢难以忘记。

  老兵还说,天路上的“驿站”是高原军人永远的“家”。

  从叶城新藏线“零公里”出发,目的地是海拔4500多米的驻训地——宋琢第一次上高原驻训,眼前的新藏线仿佛延伸到天地交汇处。

  正值端午节,车过阿卡孜达坂,宋琢心海泛起波澜。他记得去年这个时候还在大连老家探亲,此刻只能默默望着远方,任凭那些温馨记忆一帧帧在脑海浮现。

  每逢节日,团圆是出门在外军人心中不变的期盼。小时候过端午节,宋琢会跟父母一起回姥姥家,等待一家三口的总是一桌热气腾腾的团圆饭,还有姥姥亲手包的红枣粽子。

  如今置身遥远边关,那一缕粽香仍是宋琢心心念念家的味道。这一刻,他还不知道,在15公里外的一座营盘——南疆军区某机务站,驻守那里的战友正忙得热火朝天,为宋琢和战友的到来准备一顿丰盛的午餐。

  “这是高原军人踏上天路征程的第一顿饭,一定要吃得热乎。我们还包了粽子,吃上粽子就不想家啦。”一大早,炊事员、中士童伟强就带人在炊事间忙活,别看他们包的粽子品相没那么精致,透出的香甜滋味却是那样沁人心脾。

  根据童伟强以往的经验,粽子、饺子、汤圆……每一种节日美食都能让往返天路的战友吃在嘴里、暖在心间。

  童伟强记得,他的“高原第一餐”也是在这个机务站吃的。

  那是一个初冬,舟车劳顿的他们被迎进大门,餐桌上腾起雾气,一股面香扑鼻而来;吃完香喷喷的面条,大家意犹未尽地端起碗把面汤一饮而尽……一股暖流从里到外蔓延开来,他觉得,身上每一个毛孔都冒着热气。

  翌年,童伟强成为机务站光缆维护专业骨干。参与铺设光缆,他带头跳冰河、爬冰川;拉钢绞线,他埋头走在最吃劲的排头……

  2020年,新藏线某路段线路调整架设,已是班长的童伟强爬上12米高的线杆,突然一阵眩晕,从杆上跌落。要不是拴在腰上的一根安全绳,他可能就没命了。

  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病床上,看到身边战友关切的神情,童伟强的热泪夺眶而出。

  “人应该懂得感恩,一切磨砺都是生命的馈赠。”那次以后,童伟强更加珍惜守在高原的日子,他觉得守在这里,人生更有价值。他常对新兵说,生命贵在拥有顽强拼搏的精神,坚守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每次看到战友满足的笑容,我们心里就更加满足

  命运,仿佛与童伟强开了一个玩笑。那次受伤,他被诊断为腰椎压缩性骨折。这意味着,他不得不告别那条守护多年的光缆线。

  得到这个确切消息的夜晚,童伟强彻夜无眠。“一个技术兵不能巡线,我还能为站里做点啥?”想着以后的军旅路,他有自责、也有担忧。

  指导员李成放心不下这位性格执拗的老兵,几次找童伟强谈心。他说,机务站专业多,你可以考虑转岗,学习一门新专业。

  不经历阵痛,怎获得新生。指导员的鼓励仿若一剂良药,治愈了童伟强的“心病”。

  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那半年,童伟强做出了一个决定,继续留在机务站,保障往返天路的高原官兵。

  当年底,司务长即将退伍离队。临走前,这位老兵敲开了童伟强的宿舍门:“我左思右想,司务长这个重担,还得交给你!”

  就这样,在得到站领导支持后,童伟强“摇身一变”成了司务长。

  岗位平凡、工作琐碎,但平凡不代表平淡,琐碎不代表简单,保障岗位也是战斗力链条上的重要一环。站里每件事都和战友的生活息息相关,他开始学习如何“精打细算”、当好连队的“大管家”。

  一次,恰逢高原驻训部队下山返营,每天餐食保障任务成倍增加。披星戴月起床,从早忙到晚,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对童伟强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说不累那是假的。但每次看到战友满足的笑容,我们心里就更加满足。自己的付出能为翻山越岭的战友洗去一路风尘,这种付出就是幸福。”童伟强这样理解他的新岗位。

  吃完午饭,已是下午3点多。第一次上高原的宋琢,被安排到房间休息。童伟强带上几个战士,拎着暖水瓶,挨个房间送热茶。

  信号满格,宋琢给父母打通视频电话,报个平安。他想让家人知道,自己第一次在高原过节,“吃上战友亲手包的粽子,喝上战友准备的热茶!”

  温暖在电波中传递,也汇入官兵心底。往返高原的官兵鲜少知道机务站战友姓甚名谁。他们更不会看到,战友们笑容背后,是他们不为人知的艰辛。

  回到宿舍,下士蓝鸿杰从抽屉中拿出冻疮膏,交替涂在双手的冻疮伤口上。作为炊事班班长,双手每天都要和刺骨冰水“打交道”,因此也就有了整个冬天不能愈合的冻疮。战士们习惯将这些冻疮称之为:“蓝班长的勋章”。

  其实守在这里的兵,人人都值得拥有一枚闪光的“勋章”。

  为了保证制氧机正常运转,每到冬天,列兵刘旺弟都要和战友轮流守在发电机前,伴着电机轰鸣声度过一个个漫漫长夜;为了给战友准备早餐,中士储著江一年到头坚持提前2小时起床,伴着星光洗菜、迎着晨曦炒菜,他说,愿意一直守在“喀喇昆仑时间”,守候天路上的温暖。

  有人问,机务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兵站,路过这里的高原军人为何把这里定义成一个家?“因为机务官兵把这里建成了家、守成了家,官兵路过这里,就像回到家一样。”李成说。

  吃了从未吃过的苦,却也追到了生命中的光

  在机务站当兵,有人这样总结收获:吃了从未吃过的苦,却也追到了生命中的光。

  上高原之前,蓝鸿杰已拿到了大专文凭。商海闯荡之后,他依旧放不下心中的梦想,决定从军报国。

  圆梦之路,从不是一马平川。现实与梦想之间还差了一个海拔数值。

  “没想到来了西陲边关,没想到上了昆仑高原,没想到来了机务站……”这个曾走南闯北的小伙子,一时间觉得前途黯淡无光。

  去年冬季的一天,车队在机务站门口缓缓停下,新疆军区某团官兵一脸焦急地抬着“趴窝”的通信装备,向机务站官兵求援。

  “你去试试吧!”在技术骨干、一级上士王涛的鼓励下,蓝鸿杰轻轻拧下螺丝,细细排查故障……最终通信装备成功运转,战友们的脸上挂满笑容。

  目送车队重新出发,渐渐消失在天路尽头。这次“一显身手”,让蓝鸿杰紧闭的心房,投射进一丝亮光,也让他的脸上有了难得的笑容。他在心里默默说:“逐光而行,坚持下去。”

  如今,这种坚持,感染和带动着更多人的坚持。而那束光,也成了一群人心中照亮夜空的璀璨星辰。

  二级上士鹿武亮清晰地记得,来到机务站之初心头笼罩的阴霾。

  坐了5个小时汽车,他被高原反应折磨得浑身散架——走下汽车的那一刻,他只想赶紧离开这个连氧气都吸不饱的地方。

  来年退伍季,鹿武亮的“师傅”孙贤明,胸前戴上了大红花。站在老兵队伍中,孙贤明目光转来转去,最终聚焦到鹿武亮身上。临别时刻,他将一本随身记录16年的光缆维修手册,“托付”给一手带出来的“徒弟”鹿武亮。

  鹿武亮脑海里不禁浮现起那年夏天跟随“师傅”孙贤明到高原维修光缆时的一幕,想起他们站在冰河中接续光缆,差点因突发泥石流永远留在高原上……

  孙贤明紧紧握住他的手说:“这本手册就是我的命,现在我把我的这条‘命’交在你手上。”

  鹿武亮也紧紧握住“师傅”的手,他知道,没有啥比这份“嘱托”更朴实、更真挚!

  因为懂得,所以坚守。鹿武亮在机务站守了下来。他的妻子王莹原本就职于北京一家中医院,两人结婚后,这位军嫂默默地做出了一个决定:辞去工作,到边关陪伴丈夫。

  2020年王莹怀孕了,不得不回到河北老家待产。夫妻俩的宝贝女儿出生时,鹿武亮还在高原执行任务。

  电话中,王莹告诉他这个好消息,初为人父的鹿武亮含泪给女儿起了一个深情的名字:“鹿念可”,意思是“思念最可爱的人”。

  只要心中有方向,一切跋涉都有了坚持的意义

  今年春节,某团副团长郭兴春带队抵达机务站。一下车,他就钻进营房前的杨树林,在树下驻足良久。

  这片树林中的一棵,是郭兴春刚到机务站时栽种的“拴心树”。10余年岁月流转,这位老兵没想到,树扎了根,他的心再也离不开这片土地。

  47年前那个冬天,机务站首任连长牛生福带兵进驻这里。那时,这里还是一片乱石滩。

  建房、修路,大家在河床边平整土地。翌年5月,气温回暖,他们从30公里外的村庄剪下杨树枝,精心栽入土壤中。又过了一年,羸弱的小苗抽出鲜亮的嫩芽儿,大家高兴地连蹦带跳。

  播下的是希望,扎根的是坚守,绿色从此在这里歇脚,也在这里扎根。更多变化如春风吹绿了这片高原,改变着机务站的模样。

  2017年冬天,时任连长焦昆白天带着官兵切钢材、焊铁架,晚上用铅笔一笔一画地勾勒营门标识的图纸。寒铁握在手上,内心却火热如炬。15天后,一个醒目的机务站标识拔地而起。

  再后来,机务站硬件设施越建越好:宽敞明亮的第五代营房、接入国家电网的长明电、蔬菜大棚让绿色常在、4G信号无限沟通……昔日荒凉的机务站,有了更多欢笑、更多故事、更多生机。

  2018年秋季,机务站迎来一批特殊“客人”——几位年过花甲、头发花白的老兵。布满现代化厨具的厨房里,老兵王鹤兵看见餐盘旁放置的一把用了几十年的黑铁饭勺,不禁感慨万千。

  当年老兵们肩负光缆铺设任务:晚上挖坑栽杆,白天拉线挂缆……征服恶劣环境,克服身体不适,老兵们用顽强毅力在高原上架起一条信息大动脉。

  老兵的精神血脉,如今在新时代机务兵身上流淌。今年3月,又一批新兵抵达机务站。欢迎仪式上,李成向新战友讲起老兵昔日的奋斗故事:一级上士易磊深夜冒雪抢修光缆,累倒在雪中;老兵邓先明克服人手紧缺困难,连续值班14天……

  那天,新兵们听得热泪盈眶,李成也流着泪说:“记住出发时的初心,我们才能走得更远,这一路上再苦再险,只要心中有方向,一切跋涉都有了坚持的意义。”

  (本报记者 李  蕾 通讯员 蒲杰鸿  谢成宇 本版图片由蒲杰鸿、许亮高摄)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迎接助残日

  • 阿富汗西部洪水灾害致50人死亡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金塘海底隧道是甬舟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位于宁波与舟山之间金塘水道下方,全长16.18公里,其中盾构段长11.21公里。
2024-05-17 10:14
据估算,每辆新能源汽车每年减碳约1.66吨,中国2023年出口120万辆新能源车,每年可减碳约200万吨。
2024-05-17 10:10
5月15日,由载人航天工程投资建设、我国首个液体火箭发动机垂直高空模拟试验台考台点火试验成功,试验台发动机具备在千帕级以下真空工作环境中持续千秒的高空模拟试验能力
2024-05-17 10:08
4月29日11时08分,随着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机“领航号”刀盘缓缓转动,南通的崇太长江隧道正式进入盾构掘进阶段,这条深潜地底的机械巨龙,将在长江水下掘进11.325千米,崇明岛不通高铁的历史即将终结。
2024-05-17 10:07
立足“三地一区”的战略定位,安徽正在将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转化为通江达海、左右逢源的发展优势。
2024-05-17 10:03
在建设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方面,江西将立足自身特色,发挥比较优势,不断推动制造业的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2024-05-17 10:01
伴随螺旋桨的轰鸣,一辆“空中的士”——旅航者X2正展翅翱翔。看完飞行表演,步入小鹏汇天展示厅,大家对这辆“会飞的汽车”充满好奇。
2024-05-16 10:29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2023年全国健康素养监测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9.70%,比2022年提高1.92个百分点,继续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2024-05-16 10:26
这对宇宙线粒子的传播、星系气体的动力学和宇宙磁场演化等研究领域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观测结果
2024-05-16 09:36
近日,前往月球探索的中国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2024-05-16 09:08
《自然》杂志审稿人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们的成果开启了量子互联网研究的新篇章”,“为未来大规模量子网络铺平了道路”。
2024-05-16 09:02
日前,广东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梁勤儒带队上线“广东民声热线”节目,拎着一篮“冻眠”荔枝上台“带货”。
2024-05-16 08:59
既然有“小时”,那么是否也有“大时”?东西方的历法计时方法有何异同?如何看待不同文明之间历法计时的交流与发展?
2024-05-15 17:04
微生物合成天然产物时,大量合成基因仍处于沉默状态,限制了更多新天然产物的合成,这些产物被称为微生物“生命暗物质”。”罗小舟介绍,团队将持续推进菌株的开发改造工作,探索链霉菌在生产抗生素和天然产物等方面的产业应用。
2024-05-15 10:18
十四次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中国残联14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今年全国助残日活动的主题为“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并介绍科技助残工作进展和科技助残创新案例。
2024-05-15 10:16
为促进数字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将自2024年9月1日起施行。在着力规范竞争方面,《规定》顺应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新特点、新趋势、新要求,完善各类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认定标准及规制要求。
2024-05-15 10:15
研究团队经过大量研究论证过程,为仿萤火虫通信无人机装备了多项先进智能算法及技术,充分确保了无人机集群的智能化和稳定性。”团队负责人介绍,未来,团队将继续在仿萤火虫通信无人机通信距离、速率、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2024-05-15 10:14
近日,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监测中心预警了一起因施工作业导致的供水泄漏三级风险事件:在人流量较大的蜀山区金寨路与南二环交口附近,管道长期暗漏,很可能导致路面塌陷。
2024-05-15 10:13
据近期《自然·通讯》杂志报道,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机器学习工具创建了一个表现出混沌行为的电子电路的数字孪生模型。结果表明,新方法与线性方法相比,实现了更高的准确度,且比以前基于机器学习的控制器的计算复杂性显著降低。
2024-05-14 10:36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物理学家、HEPS工程副总指挥李煜辉表示,HEPS不是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建造,而是从头开始建造。
2024-05-15 10: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