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正在阅读:韩国引进“全球鹰”无人侦察机
首页> 军事频道> 邻邦扫描 > 正文

韩国引进“全球鹰”无人侦察机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0-01-02 10:5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天赋异禀,但造价高昂

  韩国引进“全球鹰”

  2019年12月23日凌晨,韩国从美国引进的首架RQ-4“全球鹰”高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顺利抵达庆尚南道泗川空军基地。这不仅标志着韩国成为除美国以外首个装备RQ-4“全球鹰”高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的国家,也意味着长期以来制约韩军的大气层内高空侦察能力有望得到质的提升。

  依托这一先进装备,今后韩军或可独立完成东北亚地区的高分辨率影像收集工作,除了朝鲜全境,韩军监视范围将扩大至朝鲜半岛以外的部分地区。

  RQ-4“全球鹰”是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制的一款高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也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综合性能最为出色的无人侦察机。该机翼展35.4米,长14.5米,高4.6米,重量1.16吨,最大飞行速度745公里/小时,续航时间38-42小时,巡航半径3000公里,监视范围超过整个朝鲜半岛。

  也就是说,RQ-4“全球鹰”执行一次任务飞行,既可进行大范围的雷达搜索,又可提供7.4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光电/红外图像,侦察设备所获得的目标图像通过卫星通信或微波接力通信,实时传输到地面站,为指挥官进行决策或战场毁伤评估提供情报。

  RQ-4“全球鹰”的核心侦察装备,是安装有1.2米直径天线的合成孔径雷达和远程光学/红外系统。这两种特种侦察设备,不仅使其可以昼夜连续执行任务,而且在云雨、沙尘等恶劣气象条件下仍可对地面进行有效监视,特别适用于探测和监视各种机动式导弹发射车的活动情况。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RQ-4“全球鹰”,韩军将在后方建造起降基地,在前沿构建任务控制站。目前,韩军卫星图像和视频情报的获取能力严重不足,主要依赖美军共享的情报。在引进RQ-4“全球鹰”后,韩军完全可以自主获取朝鲜的影像情报。

  朝鲜半岛南北长约1100公里,东西宽约320公里,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位于半岛南部的韩国面积为9.9万平方公里,其西海岸同我国山东半岛最近距离只有190公里,南部的釜山港距日本的本州岛最短距离约为180公里。在部署韩国庆尚南道泗川空军基地的情况下,RQ-4“全球鹰”侦察范围可覆盖整个东北亚地区,日本全境均在其侦察范围之内。如果从首尔起飞,RQ-4“全球鹰”可覆盖日本、朝鲜和中国台湾全境,并可覆盖俄罗斯、中国大陆、菲律宾部分地区。可见,该无人侦察机已远远超出了韩军对朝侦察的实际需求,并扩展至朝鲜半岛以外的其他周边国家。

  在引进RQ-4“全球鹰”之前,韩国空军基本上不具备高空侦察能力,只有8架霍克800商务机改装的战术侦察机,其侦察范围、侦察高度、成像能力和续航能力均十分有限,无法覆盖半岛全境,高分辨率影像资料只能依靠美国空军的RQ-4“全球鹰”获取。

  据悉,韩国政府计划投入8800亿韩元(约合7.5亿美元)购入4架“全球鹰”无人机,其余3架RQ-4“全球鹰”也将在2020年上半年完成交付。美军还将对8名飞行员,4名传感器控制员和16名机械师进行培训。

  RQ-4“全球鹰”虽然天赋异禀,但缺点是造价高昂。RQ-4“全球鹰”包含地面站在内的全系统价格约7370万美元,美国海军使用的改进型RQ-4C型更是高达1.2亿美元。

  同时,由于该型机主要在高空飞行,不具备隐身能力,机动规避能力较弱,极易被雷达发现并锁定。2019年6月19日,美军的一架RQ-4A型“全球鹰”在伊朗附近海域被伊朗革命卫队的“雷霆”防空导弹击落。伊朗被国际社会武器禁运达20年之久,国防军工能力非常有限,而RQ-4A型“全球鹰”居然被伊朗制造的“雷霆”防空导弹击落,其战场生存能力可见一斑。

  美国对此也是心知肚明,目前已经开始在逐步退役这款无人机。同时,美国也在大力开拓国际市场,除了韩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等国都有很强的采购意愿。

  战场情报侦察监视能力严重不足是制约韩军的最大短板之一。韩国方面深知这不仅关系到韩美战时作战指挥权移交,更关乎“自主国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因而,加强战场情报侦察监视能力,自然成为文在寅政府“国防改革2.0”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引进美制RQ-4“全球鹰”的题中应有之义。

  不过,中国有句话叫“饮鸩止渴”,韩军引进RQ-4“全球鹰”无人机实则进一步加深了对美国的技术依赖,这恐怕也有违“国防自主”的初衷。

  慕小明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联合国中文日活动走进巴西里约热内卢

  • 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2024-04-18 10:11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2024-04-18 10:10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4-04-17 09:10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2024-04-17 09:39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2024-04-17 09:38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2024-04-17 09:38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2024-04-17 09:37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2024-04-17 09:49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24-04-17 09:40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