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我和忠诚有个约定】淬火砺剑,甘南高原吹响战斗号角
首页> 军事频道> 中国军情 > 正文

【我和忠诚有个约定】淬火砺剑,甘南高原吹响战斗号角

来源:光明网2019-06-12 12:3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武警甘肃省总队甘南支队某特战中队练兵备战纪实

  “有4名‘暴恐分子’在中心广场实施破坏后,向大夏河东侧丛林逃窜,命令你中队立即实施抓捕。”近日的一个雨夜,一场“反恐战斗”在甘南高原悄然打响。武警甘肃省总队甘南支队某特战中队接到命令,30名特战队员迅速行动,消失在茫茫雨夜中。短短一个小时就在陌生地域将“暴恐分子”全部抓获。中队长闫凯说:“中队常态化紧绷练兵备战这根弦,遇有任务能冲得上,拿得下。”

  为战而练,纠治顽症打基础,解决束缚打赢动力的不良因素和久治不愈的问题——

  立起思战研战导向

  “砰砰”两声,子弹击中山石,激起火花四溅。

  考核现场,中队战士李强一拍大腿、叹了口气说:“崎岖雪地上乘车射击,当兵12年还是头一遭这么练。”

  来不及设想,李强又一次屏息调整,伺机第二次能够命中目标,但还是脱了靶。在 “魔鬼周”极限训练中,射击课目让官兵十分头疼,全程按战术背景进行,有时是在颠簸疾行的防爆车中,有时是在狂风驰过的雪山巅上,所采用的目标靶更是一改习以为常的固定目标靶……让许多过去屡夺高分的射击尖子都直摇头。

  今年,支队党委结合部队在高原地区担负任务实际,大力纠治和平积弊,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抓练兵备战。

  “平时不能险中求胜,上了战场肯定难打硬仗。支队立起实战实训导向,我们中队也决不回避高难险,向实训要战斗力。”闫凯说。

  中队反思总结训练场上的形式主义,大力纠治 “练为考”“ 练为看” 顽症,解决战斗力短板问题。他们组织官兵深入学习《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军事训练指导法》等训练法规;严格落实支委议训制度,正规实战化训练“学、研、训、考、评”秩序;训练场上给官兵出难题、设险局,增强官兵的实战意识;根据实际量化训练标准,改进考评方法,建立个人军事训练档案,以刚性措施纠治练兵场上的沉疴积弊。一系列“组合拳”为官兵立起施训的“参照系”,在中队树立了思战谋战的鲜明导向,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训什么、怎么训”的问题。

  思路一变天地宽。在前不久季度过中队考核中,中队训练风气监督员全程严格监督,紧盯打仗标准严查细纠。水壶没有装满饮用水、携带的武器装备有缺失、战术训练中没有敌情观念等一系列问题被现场纠治,监督员铁面治虚的认真执纪,让不少官兵尝到了苦头;考核刚刚结束,支队又将中队拉至演练现场,以“红军”身份进行红蓝对抗,作战文书临时调整,“蓝军”一路尾随袭扰,逼得指挥员应机应变……“蓝军”指挥员频出险招难招,但官兵信心十足、沉着应对。

  为战而练,严实作风抓整改,通过真练实训走出低层次抓练兵备战状态——

  鼓足务战研战动力

  练兵状态忽冷忽热;考核课目训练得多,不考课目训练得少;演练后关注成绩和排名,却不注重找问题补短板……日前,在该中队议训会上,几件“旧事”被重提,阶段总结清单上的问题历历在目,内心深处的声声叩问令在场的干部骨干如坐针毡。

  “旧事”重提是该中队长期坚持的做法,通过清仓起底、真摆深挖,将近期军事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摆到台面上研机析理,为训练拔刺,揭露短板,切实把锐意进取的决心与追根溯源的态度结合起来,确保实践探索有新路径、新思考。

  训练实打实,战场上才能硬碰硬。近日,该中队组织全体官兵对通用科目进行普考。考核时发现,有些队员存在擒敌课目只求动作不图标准、考核只图合格不求优秀、拉动时编携配装与战备“三化”要求脱节等问题。“这是典型的练为考、练为看。”指导员杨晓犇当即对擅自降低训练标准的个人批评教育,组织考核成绩不过关的官兵进行“回炉”补训。

  “有本事就是要素质过硬、能打胜仗,只有真抓实训、真打实备,才能练就真本事,只有苦练本领,成为胜战精兵,才能更好的完成反恐处突任务,守护一方百姓安宁,这是职责所系。”闫凯告诉记者。中队设有5个特训课目,全部在极限负重下完成,每天训练都充满火药味。一次演练中,主攻方向前期侦察任务好几个中队“屡攻不下”,闫凯带着侦察小分队主动请缨,穿插迂回、化装渗透、抵近侦察……经过4小时的不间断侦察,终于搜集到了“敌”战场关键信息,为首长机关定下战斗决心提供了有力依据,确保了战斗胜利。

  近年来,中队党支部严格落实总队制订下发的《改进军事训练作风30条措施》,着重对训练的难度强度、补训补考等要达到的标准进行明确,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实战化训练,使部队在检验训练成效的同时,倒逼官兵主动反思总结,如何把风险太高不敢训、条件受限不能训、教学薄弱不好训的课目训全、训实、训精,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思考、去研究、去锻炼,走出低层次抓练兵备战状态。

  胜战之问,训练之向。中队按照源于实战、高于实战、严于实战的要求抓练兵备战。高寒地区体能训练如何组织?如何保持装备性能?如何开展符合高原特点的战术训练?……随着一个个课题被攻克、一组组数据被采集、一项项制度逐步建立,官兵们遂行任务的底气也越来越足。近几年,中队完成40余起重大任务,有效维护了驻地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为战而练,砥砺胆气亮血性,摒弃按部就班的传统思想和亦步亦趋的练兵习惯——

  积蓄敢打必胜胆气

  “威武之师还得威武,革命军人还是要有血性”。事实证明,越是在甘南这样高寒缺氧的环境,越是在敏感地区,越要用好战斗精神的“软实力”、发挥好血性虎气的强大威力。

  任务就是最好的磨刀石。提起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甘南高原,很多人谈“高”色变。对于常年驻守在甘南高原的官兵来说,面临的难关不仅有风雪严寒的高原反应,更有对战斗力的极限突破。

  2016年1月,中队首次参加“魔鬼周”极限训练。在如此高的海拔展开一系列挑战生理、心理双极限的训练课目,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而且部分新同志已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连正常走路都成问题。

  练,还是不练?越是艰难处,越须砺硬功。支委一班人研究认为,海拔再高,也高不过能打胜仗的使命,必须结合任务摔打锤炼部队。不光要练,还要练出成绩。

  副小队长石文泽记忆犹新:“在高原上越是负重跑步,身体极限到达就越快,作为侦察组成员的他坚持促提高、突极限,和战友摸索高原海拔地区负重跑的训练窍门,当年就在7个单位争相角逐的抢占坡顶科目中夺得第一。”那次“魔鬼周”极限训练过后,一批像石文泽这样不惧高原、敢打硬仗的训练尖子脱颖而出。

  参加一次重大活动,血性虎气就得到一次锤炼;完成一次急难任务,战斗精神就得到一次升华。积极用好战斗体能训练、心理意志训练、实兵对抗演练等时机,引导官兵在一次次急难险重任务中经受摔打锤炼,催生勇往直前、勇挑重担、勇敢亮剑的血性虎气,淬炼“累不倒”“压不塌”“拖不垮”的顽强作风。一次障碍竞赛中,战士王旭彪不慎磕破手臂,鲜血直流,但他没有丝毫退缩,强忍剧痛全力冲刺,以1分53秒的优秀成绩完成比赛。

  “红色基因蕴藏在驻地光辉的历史中,83年前的今天,红军途径甘南,处处留下顽强拼搏、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红色意志。今天我们脚踏这片土地,作为红军传人,严寒,我们不畏惧!伤痛,我们不畏惧!疲惫,我们更不畏惧!”

  前不久,中队在执行任务中遇到困难,部分官兵表现出松懈情绪,杨晓犇现场动员。瞬间一股无形的力量,在官兵心中油然而生,他们喊着口号,手拉手、肩并肩依次淌进冰冷的河水中,奋战两个多小时,圆满完成任务。

  时时受教育,处处受熏陶。中队紧贴使命任务,把传统精神教育融入日常工作,以战斗体能、心理意志、实兵对抗等为平台,结合重大演训任务,在难局、危局、险局中锤炼官兵血性虎气;利用恶劣气象条件、复杂敏感地域,让官兵真切感受战场环境,确保每执行一次险难任务,军人血性就得到一次历练。让官兵在直面血与火、苦与累中砺血性、强胆气。前不久,中队在组织射击训练时突遇暴风雨,官兵们没有因为危险停下射击,硬是伴随着电闪雷鸣,在滂沱大雨中完成了当天规定的射击科目,成绩都很理想。

  (屈杰文 洛桑扎西 王宏泽)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举行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加载更多